1 / 8
文档名称:

浅谈书法的形式构成.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书法的形式构成.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7/11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书法的形式构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书法的形式构成书法艺术研究落实到视觉层面,就是字形之学,这包括字体演变之学,以及字像形构之美。近三十年来,在西方现代艺术风潮的影响下,递接“字形之学”的遗绪,“形式构成”理念逐渐介入到书法研究及临摹创作之中,其中得失,毁誉参半。当代书坛引“形式构成”入书学者尤以邱振中、沃兴华、陈国斌、张羽翔四家最为自觉,其中在教学培训方面最有可操作性的则首推成陈、张二家。形式构成原理系由包豪斯学院为首的设计学院创立的基础课程中推行,在二维平面、三维立体领域针对形、色、材料、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组好、构,在提高视觉表现能力方面,该原理及课程是十分有效的。书法的字像一旦被归约为视觉图形,“形式构成”理念也就具备了在书法领域内借鉴运用的可能。针对书法而言,“形式构成”应分“构成分析”和“构成创作”,前者对应于书法的临摹学****阶段,后者对应于书法的创作阶段。而实际上临摹阶段的构成分析尤为重要。因为与平面设计不同,书法作为“历史产物”,仅靠构成意识对汉字进行非历史地组构成,是无法完全走进书法奥秘的。对经典碑帖进行形式构成分析,是获得创作能力的第一步,其实也是“形式构成”意识与历史意识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这与包豪斯中后期的构成训练中彻底清肃“历史”、“民族”、“地方”因素是有所不同的,而包豪斯初期伊顿的构成基础理念因渗入东方神秘主义色彩和动势即兴特征而与书法的构成训练颇具通约性。与传统“永字八法”按点画切入字像不同,形式构成理念把字像分解为五个方面,实际上是五种观察视野,各有其取舍,这种结构性划分很类似于西方“结构主义”的方法,它在文学理论中体现得尤为典型。这五个要素是:线长度、线方向、线位置、线形态、线质感。前三者对应于字结构,后二者对应于用笔,但均去除了身体运动的操作主义因素,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认识论色彩浓度的分析方式。它的这种特征既源自“结构主义”理论的框架限定,又直接对应于包豪斯创立的现代设计构成的“原子论”倾向。运行性在分解原理设定的缺失实际上导致运动性抛给了构成训练主体本身,而不予理性分析,即把它还给了体验(经验)。这一构成分解的策略性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非常有效的。其有效性体现有两点:一、屏蔽汉字识字性及既有书写****性的干扰。由于文字识写是每个受过文化教育者的前识性知识,这种知识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字像审美专注度和纯粹性。我们亦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汉字形象,这种****气对于进入传统书法系统是一种干扰和消极影响。而形式构成观念要求完全以“形”的“张力”来看待书法,这就很大程度上排除了上述****气经验的介入。这对初期正确认识传统书法字像提供了较为单纯的视知觉通道。二、由于静态性的要素分解,在对字像的观察与构成上必然要抛弃•速度及情感因素的介入。从用笔整体观及身体知觉现象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缺失性体验,但是从重新深入了解书法的空间节奏和视觉抽象美而言,这一方法又不无必要性和有效性。事实上,在字像空间表现和营造方面,大部分学书者甚至很多当代名家都存在很大盲区。这是当代书法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之一。通过暂时放弄时间速度所引发的情绪扩散和模糊的愉悦感,使心、手、眼专注于汉字空间与点画的布置,这里面即包括了线长度、线方向、线位置的观察。以线位置为例,同向线如横线群之间的间距是否为均分(即疏密差异),以及异向线交叉如横线纵线交叉点是否均分,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该字的基调是平和式均衡还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