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秀才人情纸一张”.docx

格式:docx   大小:3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秀才人情纸一张”.docx

上传人:caokaishui123 2020/7/11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秀才人情纸一张”.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秀才人情纸一张”范公,范敬宜,已起程去往天国的路上,路漫漫,秋风阵阵,寒意袭人。用什么送别他呢?想起他的一句话:“秀才人情纸一张”。那就写一纸纪念文字吧……我和范敬宜同志原本没有什么交往。他从1993年至1998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期间,我是文艺部副刊组组长、文艺部副主任,总之就是编副刊的。记年四年多时间,我只去过他办公室一次,而且还是他“请”去谈版面上的事。他的坐椅好像是坐东朝西。我就坐在他桌子对面的椅子上。他很温和,面带微笑。虽是初次见面,似乎并不陌生。他虽然不分管副刊,但对副刊版面看得很细,连错别字、标点符号也要改;经常在大样上作批语,多为表扬、鼓励之意。在我看来,很中肯,也在行。谈话间,他拿起一个小本本,那上边记满了他看版发现的错字、错词,均有记录。我很惊讶,说你怎么这样细?他说是当校对留下的毛病。我感慨道,我当主任也没这么细看,你当老总一天要看那么多版面,还有一大堆的事,这么看不累呀?他笑笑说,我看你们的副刊就是休息。离开他的办公室,我一路琢磨:看副刊就是休息,这老总有点意思。难怪他对副刊,对散文、随笔、杂文多有批语,意在鼓励,敢情他喜欢文化、文学,是副刊、杂文的知音呢!那四年多时间,是我办副刊三十多年最顺心最有成就感的几年。这些心里的话我没跟任何人说过,更没向范敬宜表达过,因为我只当是工作。一转眼,范敬宜离开总编位子就是十年。2008年,我在天津一朋友处看到范公的一幅字,朋友大赞范字如何好。我是外行,不懂,但有人称赞老总的字,我还是很高兴的。回京后,我就给老范家里打电话,他刚好在,电话里我就从字说起,颇有想念之意,想去看看他。他很高兴,说欢迎,就在万寿路一家茶馆见面吧。怎么出地铁,然后北行多少米,一一交代。可第二天,他又来电话,说北京医院通知他住院。我问怎么啦?他说是眼睛要动手术。啊,白内障,小手术。我说,北京医院离报社更近,到时候我去看你更方便。去医院那天,国际部主任吴长生先我到达,大家先聊了一阵,长生有事先走了,屋里就剩我们俩。不想,范敬宜笑着问了我一句:“元明同志:你怎么会来看一个没文化的人?”我一愣,不知他是玩笑话还是何意,但我马上回了一句:“范总,您要是没文化,这世上也就没几个有文化的了!”我说,你当老总那些年,对副刊、杂文的鼓励、支持我一直心存感谢,我不记得你撤过一篇杂文,杂文历来为老总们惹是生非呀!可在那段日子里,连再上边的“老板”也没因杂文说过报社的不是,甚至破天荒地时有表扬。如果没有一个懂文化的老总把关、指导,这是很不可思议的!然后又提到他送的《敬宜笔记》,其中好多文章我都很欣赏,不时拿出品味……话一多我就有点忘乎所以,老范又冒出一句吓我一跳的话:“元明,没想到你也是一个很平易、平和的人,原以为你不好接近,有文人的清高什么的……”我闻声开怀大笑,说老总啊,清高、孤傲固然是一些文人的怪癖,但那也得有资格,有底气,我哪有那本事?你误解大啦!范公的误解,也是事出有因吧。我们共事多年,相隔仅一个楼,却没来往,只是版面交流,他那么多批语,那么多鼓励、支持竟没有什么回应,作为下属似不多见。再加上我又写点杂文,总之有点“***”的味道吧。聊兴渐浓,范公则从躺姿变坐姿,谈起他小时候跟着母亲逃国难,没正经上过学,把家里的藏书读完了,又去别人家借,当然是名家了,他母亲和外祖父都是教书的,外祖父还是与叶圣陶相交甚厚的教育家。他后来考一个中专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