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以趣味为引、让问题生生不息——“网络应用中的安全”教学案例.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以趣味为引、让问题生生不息——“网络应用中的安全”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策划大师 2011/11/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以趣味为引、让问题生生不息——“网络应用中的安全”教学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趣味为引、让问题生生不息
——《网络应用中的安全》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第一章在整册书教学中起统领作用,而本节《网络应中的安全》的学习更具有特殊意义,即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课教学涉及内容包含计算机病毒、防火墙、加密解密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这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首先,从内容上而言,该部分与必修教材所学有部分重复,所以必须要从深度上善加把握,充分利用好知识重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其次,本课理论性质比较重,实践性、趣味性欠缺,这需要我们转换教学设计思路,充分利用归纳推理、实践体验等手段引导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总结获取,变直接理论学习为“实践出真知”;同时,本课内容容量较大,涉及知识较为专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要注重设计一些典型案例和实践操作,以点带面,让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能学有所获,进而能学以致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随着家庭电脑应用的普及,以及初中信息课和高一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安全意识。在日常中,学生能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服务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及学习,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学生对于网络应用的安全知识的了解是一知半解,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有必要系统学习一些相关网络安全知识,使得其早日树立起安全应用因特网的好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其关注社会及国家的网络应用安全,能够从我做起,做国家网络安全的守护者。应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学生个体生活学习的环境差异较大,接触电脑的机会以及应用的能力水平也是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层次的差异,要防止“高的吃不饱,低的够不着”的情况。
三、教学目标分析

1)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
2)学会常见的密码设置技巧
3)知道保护网络安全的常见措施,并提高防范意识

1)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尤其是搜索引擎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途径方法。
2)体验杀毒软件的安装及使用,并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知识。
3)在教师监控下体验、理解暴力破解密码的过程及方法,学会有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通过学习,培养起学生的团队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探究兴趣,树立起网络应用中安全意识,知道保护网络信息的措施,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传染途径、防治措施
2、杀毒软件以及防火墙的介绍及使用方法
3、加密解密技术的有关基础知识,学会合理设置密码。
教学难点:
加密解密技术的过程体验理解,要能从内心把握信息技术应用应该遵守法律道德规范。
五、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实验数据分析法、情境阅读
六、课前准备资料
1、引入部分:虚拟病毒程序(能虚拟删除硬盘并强制关机、黑屏);
2、计算机病毒部分:几段计算机网络病毒阅读资料、MacAfee(麦咖啡)和卡巴斯基杀毒软件安装程序、病毒包
3、加密解密部分:相关阅读材料,林海雪原视频片段
4、个人密码设置部分:winrar压缩软件、rar密码暴力破解程序及4个试验文件;
5、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