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信息技术课堂巡视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内容摘要】课堂巡视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控课堂进度的必要手段,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必不可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少有教师就何时巡视、怎样巡视、巡视的目的、以及巡视之后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带来了巡视的表面性、随意性和无效性等问题。本文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课堂巡视有效性要关注巡视的内容、巡视的时机、巡视的形式和巡视的目的四个方面,提出有效的课堂巡视需要精心设计,并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了实践探索,总结了课堂教学中有效巡视的基本流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巡视有效性
一、现象透视
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决定了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要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多数时间会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我们都把信息技术教师的这个行为称为课堂巡视。
课堂巡视虽然是我们在教学中惯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在课堂巡视时往往是“掌控时间者多,发现问题者少”,“关注全体者多,关注个体者少”、“无意巡视者多,有意巡视者少”、“随意巡视者多,精心设计者少”,课堂巡视总体呈现出低效状态。因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课堂巡视也是要有目的、有方法,也是要进行精心设计过的。
二、理性思考
信息技术课堂巡视必须有意巡视。有意的课堂巡视是指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有意识地时、有目的的进行巡视,除了掌握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操作时间以外,还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三、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课较多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各个教学环节与学习任务围绕教学目标依次展开,而只要涉及到学生自主学习或实践操作,教师都应该进行有意的巡视。那么,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把握时机,提高教学各个环节中课堂巡视的有效性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该环节课堂巡视的形式应较多使用“普通走动巡视”。巡视的重点是引导。此时巡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的认知情况,巡视的主要意图是有针对性地引出新知,在不影响学生思维的前提下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有预见性地收集学生的表现与遇到的问题,再根据实际情况参与、点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索。
【案例描述】
在学习《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3课《行和列的插入与删除》时,我在导入时出示了一张需要删除行列的课程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删除多余的行与列,并让学生尝试探索操作方法。学生操作时,我开始巡视。在巡视中我发现了两个现象:(1)一部分学生使用“绘制表格”工具栏中的“橡皮”工具擦除多余的线条,这是上节课学过的操作。(2)另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给出提示:我们是要对表格这个对象进行操作,因此可以到“表格”菜单中找办法。于是很多学生很快在“表格”菜单中找到了“插入”菜单,并顺利地开始认识“插入行”中“在上方”“在下方”的区别。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发现了插入、删除列的选项,为接下来的教学顺利展开做好了铺垫。
【分析与反思】
在该案例中,我欣喜地发现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绘制表格”中的“橡皮”工具来解决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