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项目预防“登革热”方案 -..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项目预防“登革热”方案 -..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项目预防“登革热”方案 -..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由于近期内广州地区出现登革热疫情, 目前正处于暴发期, 广州市已有较多的人员感染, 事态比较严重。为了有效防止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采取科学、有力的防控措施, 落实做好切断登革热传播途径和根治疫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部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一、出现登革热的原因和传播 1、登革热是由伊蚊( 俗称花蚊或花斑蚊) 传播, 人与人之间是不会传播的。伊蚊吸食了登革热病人的血后,会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下一个被叮咬的健康人。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 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 发病第 3-6 天全身出现发疹, 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症状, 少数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 4-6 小时死亡。目前还没有治疗和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 但是只要消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就可以防止登革热的流行。 2、要消灭伊蚊就要了解伊蚊的生活****性。伊蚊无论白天和晚上都会叮咬人, 要切实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很困难, 最有效消灭伊蚊的方法是消除伊蚊的孳生地。伊蚊繁殖的孳生地主要是小型盆罐、旧轮胎、塑料袋等积水也是伊蚊的孳生地, 必须采取每星期翻盆倒罐消除积水, 养鱼或放农药、清理弃置容器等综合措施。伊蚊孳生地附近的居民危害最大, 伊蚊飞行活动的半径为 100 米, 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督促齐齐动手, 你我齐参与共同开展消灭伊蚊的活动, 防止登革热发生与流行。二、工作目标按照科学防控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切实加大灭蚊、环境整治、疫情监测等综合防控工作力度, 彻底扑灭登革热疫情, 切实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本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三、工作内容及防控措施现本项目正处于基础施工阶段,且由于地质条件原因导致基坑内积水较多, 为有限防止项目部出现“登革热”疫情, 现专门成立一个由四人组成的小组来预防登革热的发生, 针对工地上四周环境、生活区宿舍、厨房、厕所、施工场地等伊蚊能孳生的地方,每天派专职人员进喷药防治,具体人员、做法安排如下: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职务姓名联系电话组长副组长组员组员 1 、安全领导小组人员的分工职责 1)、组长职责: 负责整体安全防护工作, 安排各班组长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对伊蚊孳生的地方进行监督处理。 2 )、副组长职责:对各施工班组跟踪调查,如有在场人员发烧现象,应立即督促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对每天的预防情况上报建设所备案。 3 )、组员职责:负责购买预防药品,灭蚊药水、器材,遇到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协助处理。 4 )、组员职责:负责检查现场情况,安排喷药人员对需要喷药的场地进行喷药处理工作, 督促跟班, 遇到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协助处理, 协调甲方安排专业灭蚊队伍对围墙内区域进行灭蚊,并做好相关文字及影像记录。 2 、对工地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实施全面防控,生活区作为重点区域进行防控,防控工作分三个部分: ⑴做好食堂、厨房、宿舍、垃圾池等地方的生活垃圾及废物进行及时清理, 不留卫生死角,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有效防治蚊虫的孳生、繁殖。⑵每天下午 5 点对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