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文章作法 读书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章作法 读书心得.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0/7/14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章作法 读书心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章作法读书心得无技巧乃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读《文章作法》有感泰州市白马中学缪秀兰《文章作法》是一本指导写作实践的专著,讲解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类文章具体写作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全面深入地剖析写作教学理念,今天读来,这本书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我们的写作教学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价值。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无技巧乃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作文的法则,不能拘泥于前人的技巧。台湾武侠小说作家古龙在《浣花洗剑录》中提出:一个天下无敌的剑手,应把天下各种各样的剑法熟记,然后全部忘掉,这时使出的剑是一种“心剑”,没招没式,随心所欲,也到了“剑本无剑”的境界。作文也应当如此,一个教师掌握了写作技巧后,不要沉迷于技巧之中,而是要师法自然,推陈出新,从而达到文无定法的境界。在作文教学中要以生为本、顺应学生成长规律,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做:首先注重语感的培养。语感就是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吕淑湘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的语感能力。”如今读了《文章作法》没想到关于“语感”还真的那么重要。我觉得语文教师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诵读来培养语感。通过诵读吟诵体味、激发想象。作品特有的情趣和韵味,往往是难以用讲解的方式传给学生的,常常须通过高低、强弱、缓急的语调反复吟读,才能准确而深刻地体会、领略到。在吟诵的过程中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情境,揣摩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拓展学生思维。通过诵读咬文嚼字、揣摩比较。任何一个作家写作是无不追求“言简意约”“用意十分,下语三分”,都力求以最精炼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深刻的内涵。因此我们诵读时,就必须对文章中的某些字词细细研究一下,通过反复揣摩比较深刻体会,形成敏锐的语感,从而迅速捕捉,直接领悟语言深层意蕴和弦外之音。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通过诵读加强体验、加深理解。借助视听手段加强诵读效果。如教学苏武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借用影音作品《水调歌头》。歌者嗓音清澈,旋律婉转,曲调抑扬;画面色彩清淡,用光虚柔,慢镜头的运用衬出了气氛的缥渺。这一切,都在视听的结合中使学生对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有了较深切的感受。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加强美感。让学生诵读古诗词,诵读先秦散文,诵读现代诗歌散文,多背一点文章,增强美感。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果用现代文来表达则变成:从前我走的时候,杨柳还在春风中摇曳;现在我回来,天已经下着大雪。虽然仍有原意,但却缺乏原诗的情致。再如《庄子·秋水》中写道;“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简单的十个字描绘出神人的神貌。夏丐尊在《文章作法》一书中的一篇文章中说“一般作教师的,特别是国文科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更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对于文字应该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简约的东西,具有模糊性、意会性、整体性,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