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抓教材之本,创高效课堂
---- 也谈教材的二次开发
【摘要】本文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了对教材再开发的必要性,结合课堂教学中对教材开发利用的实践体验,提出了教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力求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教材开发课堂教学信息素养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的俞红珍教授对教材“二次开发”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她认为,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减、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的适应具体的教材。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笔者认为对教材的合理开发、使用虽然早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却是每个教师需要长期研究和探讨的,尤其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本文将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现状分析
1、新课程对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2006年9月浙江省高中阶段各领域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也随之深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上发生了全面的变革,从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到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2008年10月信息技术被首次纳入了浙江省高考,不管这一方案的实行是褒还是贬,既然已经纳入了高考,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信息技术高考进行研究,研究高考的内容取向是什么?笔者对2008年10月的信息技术高考卷进行分析,其内容涉及到搜索引擎、常用软件、数据加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的表现形式(类型)、信息的特点、知识产权、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网络道德等知识点。仔细观察,不难看出试题具有如下特点:注重基础,面向生活;体现时代,灵活开放;多元考察,突显能力。另外学生在高一年级时主要面向会考进行教学,课堂内容相对集中在会考知识点上,导致最后高考复习时因为高考范围太广,显得很仓促。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重课内知识的拓展,课外知识的延伸,不再死板的
“教教材”,不要让高考难住我们。此外,面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教材,很多教师感到教材的教学定位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觉得很难找到教材的切入点,教学的实施变的很是为难。这就更加需要我们教师学会分析新教材的真正价值,合理的应用知识、拓展知识,把教材用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也要求教师深层次地挖掘教材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学均值、创建图表等,却仍然不会分析具体实例来解决问题;会用QQ聊天,却不知道如何下载安装等等。高考卷的内容取向更加关注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注重信息技术领域中流行的技术及热点话题,要求跟上潮流,体现时代特征。这些知识只要学生平时多留意生活,多接触电脑、网络,多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运用的基本常识就可以很容易的做出。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电脑的时间并不多,每周2课时,一学期36课时,一学年也只有72课时左右。就算有些学生家里有宽带或去网吧,但是他们更多的是着迷于QQ和游戏等,而忽略了对信息技术一些基本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新教材的价值,多关注热点,关注生活,合理的拓展知识,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个性化的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对教材合理开发的实践
有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