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述小学生阅读能力指导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重要途径,少年时期阅读更是美好人生起点,审美情感起点、人生体验起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在小学六年阅读量至少达到145万字。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实际上也是给语文教师提出了重要要求,即如何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阅读要求,为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帮助。阅读能力有那些呢? 1、认读能力。认读不是孤立读出字音,也伴随着初步理解。认读时,必须要逐字逐句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 2、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成分。较好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把握阅读材料中心。学生往往偏重对阅读材料表面含义理解,而忽视阅读真正目。因此,要教儿童逐步获得理解字、词、句、篇能力与初步剖析、综合、抽象、概括阅读能力。 3、感受能力。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简单说:我喜欢这篇课文或者我讨厌这本书。这些情感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童心”。儿童常把自己当成故事中主人公,当他读到有关小主人公说或做事时,只要他能够理解或认为反映他自己思想感情时,就会读十分起劲,甚至读上数遍,完全被书中人与事吸引住了。这时就与书中主人公感情沟通了。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把文章中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思想感情能力。 4、记诵能力。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与背诵过程中,在朗读与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达到背诵。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理解与感受。同时,背诵也是积累知识重要方法。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意愿。”兴趣是鼓舞与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阅读兴趣呢? 首先,针对学生阅读了大量读物,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与同学们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成就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朗诵、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讲故事比赛;还可以开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会,读书心得、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机会。其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它句式整齐,韵律感强,琅琅上口,易读易记,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与健康审美情趣。二、帮学生选好读物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质量。大量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读物非常重要。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进度,教师应该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