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doc

上传人:xnzct26 2020/7/17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千龙网:会议即将开始(09:26)主持人(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印春):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大家参加今天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公众建言会,就“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今天我们邀请了14位建言人,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市“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的专家,还有参与公众建言活动的市民,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09:39)主持人: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共同谋划首都未来五年的发展。从4月21日起,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共话‘十三五’,同绘新蓝图”公众参与活动,得到了社会积极响应。(09:39)主持人:截至8月14日,“十三五”,收到公众建言8400余条,,充分体现了广大市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首都未来发展的关心与期盼。对于这些意见建议,我们都认真对待,做到件件有确认,重点有回复,亮点有互动,已经与200多位建言人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向27个部门和单位转办意见建议336条。(09:41)主持人:当前,“十三五”编制规划工作正处于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中起草的关键阶段,我们将在8月份召开5场公众建言会,市领导和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将面对面听取大家的意见。今天是第4场,主题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市副市长林克庆同志到会,亲自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今天参加建言会的还有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园林局的相关负责同志,今务局和园林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也亲自到这儿听取大家的意见,我们将认真听取、研究吸收大家的意见建议。(09:42)主持人:今天的建言会,主要议程有四项。一、请建言代表发言,希望大家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对“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意见建议。二、请各部门发言。三、请林克庆副市长讲话。四、请林克庆副市长为建言代表颁发证书。按照议程,请各位建言人按次序依次发言,发言时间尽量控制在5分钟以。首先,请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王迎春副局长发言。(09:43)王迎春:林市长各位领导,各位建言人,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想聚焦的气侯环境怎么通过未来的规划能够有一个更加合理的布局。我们这个城市就应该是个生态城市。大家知道气侯条件有这个地区的通风、光照、热量、水分等自然因素,生态文明发展,气侯条件也是我们生态环境变化的决定因素,作为我们城市的管理者必须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在我们的发展规划中,充分地考虑我们气侯环境对这个城市的适应性、风险性和影响性,能够更加合理的布局城市功能和优化空间结构,使我们能够科学划定生态红线,科学控制城市增长边界,这里面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好的做法,让我们城市的硬件,也就是说我们的空间布局更加通风透气,防止未来出现新的城市病。(09:57)王迎春:为此我建议几点:第一,要发挥我们气侯生态补偿作用,在规划中更加注重保护建设新鲜的空气、冷空气生成区域。大家觉得新鲜空气、冷空气生成源是自然的东西,事实上,怎么把这个空间分布更加合理,使我们生成区域得到保护,是需要我们非常需要重视的。特别大家关注到通常小风的条件下大气污染和热导向会加剧,空气交换条件改善尤为重要,城市的冷空气气流是驱动空气交流的关键因素。因此,城市新鲜空气区域又是降低冷空气污染浓度重要的来源。所以,我们在规划中应该保护与建设新鲜空气生成源,特别像郊区大片林地、大型绿化区包括公园等等还有就是我们草地、耕地、山坡、林地等等,开展冷空气生成源地和冷空气通道以及冷空气汇集的生态现状评估并加以保护。我想在规划中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09:59)王迎春:第二,就是把保护与建设通向我们中心核心区的城市通风道作为我们规划的重要措施。城市通风道是冷空气和新鲜空气生成的、与城市中心区连接的纽带也是个通道,也是城市空气交换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周边的空间功能布局要利用好南北、东西走向和廊道,建筑物结构一定要构建互相连通的廊道,避免断头和结点的阻碍,需要我们进行设计。(10:02)王迎春:第三就是在规划建设中,应避免在郊区形成的气流被高层建筑物阻碍。大家知道西北西山、燕山都是产生冷空气的冷源地。如何利用山风把这些新鲜的冷空气引入到六环?我们要发展山风,让山风进城有利于空气交换,减少空气污染。因此,避免在山区与平原交界处或者平原十公里地带里面建设硬化的建筑,也就是说让我们建筑与山风气流垂直,严格限制山坡建设用地。(10:03)王迎春:最后一点就是想建议,进一步形成基于气侯环境承载力考虑的城市开发设计分区管理的机制,减缓和避免重污染天气不利的影响,为此应该建立自然通风的评估机构和平行论证机制,其中包括气侯环境承载力的背景分区评估机制,城市开发与城市建设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