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基础理论发展历史理论体系的形成形成条件社会文化基础科学技术基础医药实践基础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形成方法直接观察法整体观察法理论体系的发展先、两汉(形成时期)《黄帝经》(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难经》《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最早一部药物学典籍)上经中经下经晋隋唐(丰富实践时期)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唐思邈《千金方》唐王焘《外台秘要》宋金元(争鸣突破时期)宋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开创三因学说)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辨证)金元四大家完素-寒凉派东垣-补土派从正-攻邪派朱丹溪-养阴派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论舌的第一部专著)明清(集大成时期)明时珍《本草纲目》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清吴谦《医宗金鉴》清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清傅山《傅青主女科》温病理论的创立明吴又可《瘟疫论》(首创“戾气说”)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首创卫气营血辨证)清吴鞠通《温病条辨》(首创三焦辨证)近代与现代(收集整理时期)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创新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思维方式天地人一体思维方式象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意象思维应象思维变易思维恒动变化动静相召辩证思维方式类推思维方式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结构上的整体联系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协调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诊断上的整体诊查养生康复的整体调节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季节气候对人的影响昼夜变化对人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人与社会关系密切联系社会-心理-生物模式恒动观生理上的恒动观人的生命过程气的升降出入血的循环不息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中疾病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疾病发展处于恒动中辨证论治辨证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邪正关系)论治(施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中医学体系建构方法取象比类司外揣揆度奇恒(对比)推演络绎试探与反证心法与顿悟中医学哲学基础运气学说天干地支星宿十天干十二地支干支的运用干支配阴阳阳干:甲、丙、戊、庚、壬阴干:干支配五行天干配五行用以配属方位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部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用以配属运气(天干化五运)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地支配五行用以配属方位寅卯属木南方巳午属火中部辰未戌丑属土西方申酉属金北方亥之属水用以配属运气子午少阴君火寅申少阳相火丑未太阴湿土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二十八星宿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狐箕水豹北方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俞西方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南方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月麋翼火蛇轸水蚓五运概念五行之天干,是为五运(景岳)天干取运,指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气运行的变化分类大运(每两干统一运)主运(又称五运季)初运木(大寒到春分)二运火(春分后十三日)三运土(芒种后十日)四运金(处暑后七日)终运水(立冬后四日)客运甲己年大运土,客运为土金水木火五步乙庚年大运金,则客运为金水木火土丙辛年大运水,则客运为水木火土金丁壬年大运木,则客运为木火土金水戊癸年大运火,则客运为火土金水木大运、主运、客运之间的异同概念大运用以说明一年之中的气候变化主运是用以推算一年中五个季节正常的气候变化客运是用以推算一年五个季节中异常的气候变化推算方式大运从土算起主运从木算起,年年始于角,终于羽,居恒不变客运以本年的大运为初运,十年周遍十干,终而复始三者之间以大运为主,其次是客运。基本容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五运郁发五运被郁到极致时,就会发生反克的现象(郁及乃发,待时而作)郁发之纪土郁之发金郁之发水郁之发木郁之发火郁之发五运季之应春之应夏之应长夏之应秋之应冬之应五运三化之纪平气之纪敷和之纪升明之纪备化之纪审平之纪静顺之纪太过之纪岁木太过,发生之纪岁火太过,赫曦之纪岁土太过,敦阜之纪岁金太过,坚成之纪岁水太过,流行之纪不及之纪岁木不及,委和之纪岁火不及,伏明之纪岁土不及,卑监之纪岁金不及,从革之纪岁水不及,涸流之纪六气地支取气(十二天干与六气)子午为热(少阴)丑未为湿(太阴)寅申为火(少阳)卯酉为燥(阳明)辰戌为寒(太阳)巳亥为风(厥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