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述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能力培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论中提出“做中学,学中做”,其实这就是指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传递来获得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最能体现这条理论。它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一门课程,它为学生开放了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为了更好落实素质教育。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如何观察,如何思维,如何创新。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呢?笔者就多年教学实践谈下列几点个人看法。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内容经常会涉及到一些特定场所。如:商场,邮局,街道,医院,田野等。农村小学生活动范围虽然较窄,但我们有我们优势。教学时我们可有目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看绿叶,赏桃花,去聆听小河潺潺流水,去体味农民辛勤耕耘……从而使他们获得正确鲜活知识。通过观察得到知识,远比我们在课堂上枯燥无味讲解效果要好得多。以学习《夏天》这篇课文为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明显感到了学生许多困惑。为此,我带着他们走出了课堂,走进了大自然。我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夏天,用自己眼睛去观察夏天小动物们是怎么活动。通过认真观察,他们真正了解了蜻蜓、蝴蝶、蝌蚪、蜘蛛、蚯蚓、蚂蚁生活习性。另外课文中没提到一些小动物活动情况也了解了不少呢。走进大自然,实地去体验,既解决了教学难点,又丰富了课堂内容。在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根据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时,先让他们把看到说给同学们听,从而训练了他们说话能力。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了学生创造力小学生由于经验薄弱,知识面狭窄,易对周围事情产生一种强烈好奇心理与剖析欲望。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我们要利用“综合实践课”中一切可能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剖析心理因素去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并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使外在情景不断刺激他们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创造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自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学习与交流,充分发挥他们想像力与创造力。如:学习《跳水》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走出课堂,站在高高树上对当时情景进行模拟演示。然后,让学生们设想一下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救“孩子”?学生们展开了丰富想像:有说可以在甲板上铺上厚厚海绵,有说可以用一张很大渔网,还有竟然想到了用直升飞机……尽管有些设想很幼稚也不现实,但足以证明学生们开动了脑筋,不盲从于他人结论。“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于渔”,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脑好习惯,让他们自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新。三、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想像力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只有创新想像,才有创新发明。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鲜活感人意境,激发他们想像力。教学朱自清先生《匆匆》这篇课文时。我做了课件,用针尖上一滴水与浩瀚无边大海相比。使学生从画面直觉地感悟到了八千多日子滴在时间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可惜而无奈,感悟作家头涔涔而泪潸潸原因。继而让他们计算一下自己日子有多少了,自己日子都去了哪里,为什么也会一去不复返呢?接下来让他们思考自己日子是怎样溜走。最后,让他们发表自己感言:突出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这一主题。接下来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让孩子们进一步设想“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二十年后我”……进行口语交际后,再让学生即兴作文。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