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谈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有效复习策略
【摘要】目前,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高一阶段的信息技术会考是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能够在会考中取得好成绩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复习课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会考成绩好坏,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容量更大,难度更高,很多学生在复习阶段普遍感觉知识的遗忘率很高,所以如何开展好会考前这段时间的复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总结了笔者在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会考复习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方法,希望对提高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效率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策略
目前,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高一阶段的信息技术会考是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通过会考是学习这门科目的主要目标,而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在会考中取得优秀成绩则是检验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途径,所以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课程实施接近四年了,大部分教师都反应会考复习具有时间紧、头绪多、难度大等特点,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好复习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笔者就新课程实施四年来在会考复习阶段碰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尝试过的一些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由于新课程实施以后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变重了,增加了一门选修课程,而课时又没有变化,还是每周两节课,这会给教学以及如何安排复习都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计划相当重要,相信每个信息技术老师都有一套自己的复习计划,但我觉得在复习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好以下三点事项:
首先,复习时间和课时的安排。复习的时间安排过长会使得教学时间过于紧凑,降低教学质量,复习的时间安排过短又会造成复习效果达不到要求,所以我觉得预留12~14课时最佳,根据会考考试内容及题型,我觉得复习阶段最有效的方法是分不同专题进行。下面我列举一下我的复习课时安排:选择题基础部分两个课时,文字与图表处理操作题两个课时,网页制作操作题两个课时,图片处理操作题两个课时,Flash动画操作题三个课时,还有1~3课时预留进行综合模拟练习以及学生答疑。如此安排一般都能很好的完成复习任务。
其次,理论内容和操作题的先后复习次序。笔者分析了最近几年本校的信息技术会考情况,发现操作题普遍得分比较高,(满分为70分),而理论题相对而言得分率就低些,(满分为30分)。我想绝大多数教师都和我一样感觉到学生对于理论题的掌握程度明显低于操作题,这也符合心理学中人们对理性认识的遗忘速度比对感性认识的遗忘速度要快的结论,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应该是先复习操作题,再复习理论内容。最早复习的文字与图表操作题和网页制作操作题在最后几个课时的综合练习中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操练。
最后,合理安排两本教材的知识点,形成相关的重点专题复习。复习中有些知识点只要学生做点练习就能达到复习目的,有些相关知识点就需要形成专题复习,不仅需要讲解,还要求严格了解练习情况,做到完全掌控学生对该专题的掌握程度,这些专题往往是一些会考重点难点知识,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考点。例如:“信息的编码原理,二进制与十进制及十六进制的运算,图像、声音和视频的存储空间计算”[1],可以形成一个计算专题进行强化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