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高龄父母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探究高龄父•母的成因,以及他们对孩子心理成长影响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着重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探求高龄父母如何平衡自身心态,如何减少与孩子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克服包括沟通障碍、彼此理解能力欠缺等典型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为孩子营造稳定健康的成长环境提供建议,以更好地迎合现今家庭中高龄父母不断涌现的需求。【关键词】高龄父母孩子成长心理影响根据联合国统计年鉴2012的数据來看,目前众多国家和地区女性的初婚年龄已在30岁左右。那么,究竟这种年龄的“鸿沟”给现代家庭带来了什么,给孩子们的成长带來了什么?1概述高龄父母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家庭,大致包括这几种成因。首先,是由于大众婚育观念的改变。由于现代人文化教育水平更高,思想观念更开放,经济以及思想更独立,认为晩婚或不婚,对于生活并无太大影响。因此,他们往往等到各项时机成熟,才作结婚生育的打算。其次,是由于家庭经济水平成型的延后。人部分社会人的学历的提高使得社会的平均年龄向后延长4年,职业生涯也就是经济起步相对较晚,达到一定的经济基础以抚育孩子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这自然导致婚育时间的迟延。再次,是由于婚育政策对大众的影响。晚婚晚育政策推行己久,对人们的生活意识已然产生深刻影响,人们已习惯晚谈结婚、晩谈生育,从而营造出晚婚晚育的整体社会文化。最后,生育技术水平的进步对晚婚晚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生育技术取得很大进步,通过“试管婴儿”“冷冻精子”“冷冻卵子”等先进技术,可以满足一部分条件允许的高龄父母生育的愿望,这种技术保障无形之中也促使着高龄父母的不断增多。2高龄父母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一方面,高龄父母基于自身的特质,存在一定的教育优势,不能以偏概全。另一方面,相对于优势,高龄父母不可避免的在孩子心理成长方面存在诸多劣势,需要引起格外的关注。,在孩子心态的培养上有专属的优势。一方面,高龄父母相较于年轻父母,心态更为成熟,处事能力更强。他们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言传身教,能为孩子心理的成长树立更为优良的榜样。另一方面,年纪较大的父母,往往更善解人意、更有耐心、更宽容,这种接纳孩子的态度往往更容易培养孩子的合作态度。,多数有长远规划的高龄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一方面,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在生活小细节中教会孩子理性开支。另一方面,由于高龄父母的忧患意识,他们往往较早的鼓励孩子去亲身感受理财体验。。一方面,高龄父母大部分经济积累足够,能为孩子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活与教育条件,满足孩子成长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孩子较容易得到高龄父母更多的关爱,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至关重要的。“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碰撞由于生育年龄的拖后,高龄父母进入“更年期”后,孩子往往正处在“青春期”的阶段。青春期又称为“危机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面临着性发育的困惑、情绪不稳定以及叛逆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敏感、任性、易怒是他们心理变化过程中很正常的表现。与此同时,他们身上还担负着课业口益沉重的压力,“青春期”的心理状态可想而知。而高龄父母的“更年期”同样面临心态危机。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