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计划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计划方案.doc

上传人:2286107238 2020/7/21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计划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县哈秀乡甘宁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项目实施案一、 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好州县关于深入实施农牧村互补战略,全力推进甘宁村“一特四化”、促进牧民增收,抓住机遇发展高原绿色生态科技畜牧产业,进一步推动我村“一特四化”项目的顺利实施,不断调整、优化、改善我村畜种畜群结构,提高全村牧户的科学经营管理能力,依托我村被列为哈秀牦牛产业带的实际,组建了甘宁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迈进。但由于我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不久,牲畜暖棚、活畜交易市场、牲畜药浴池、合作社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急需建设,资金转十分紧,为此特向担保公司申请贷款畜牧业生产资金300万元。(二)项目区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自然条件:哈秀乡甘宁村是纯牧业村,地处国道214线两侧。平均海拔2800-4483米,陆性气候特征明显,高寒湿润,降温频繁,雨雪天气多,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左右,降水大多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甘宁村草场以高山草甸和低灌丛草甸为主体,载畜密度大,且水份涵养能力强,牧草生长期为155天,枯黄期210天。2、社会经济条件:甘宁村通讯畅通,交通便利,国道214线贯穿村而过,地边共有9个行政村,人口近万人。草原面积约110万亩,。二、项目概况及资金来源甘宁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由甘宁村小组的34户,注册资金120万元;于2016年3月成立,,,;各类牲畜存栏13027(头只匹),其中牦牛8000头,能繁母牛5027头。1、畜种改良项目需引进种公牛150头,每头8000元,共需资金75万元;需引进牦雌牛2000头,每头3500元,共需资金700万元;2、牲畜药浴池项目修建牲畜药浴池1座,;3、活畜交易市场项目容及投资:(1)合作社办公区、养殖区、屠宰区、活畜交易市场征地费:需征用草场180亩,,共需资金144万元;(2)活畜交易市场场地硬化及围墙修建费:场地硬化6000平米,硬化费用180万元;交易棚2座,面积910平米,总造价28万元。,,修建交易区铁艺栏杆500米,,共计需资金270万元。(3)修建养殖区、交易区、屠宰区围墙1200米,每米造价费用530元,。(4)夏季租“生切同”草地费为44051元、放牧费3600元,挤牛奶费18000元。冬天租“大龙”草地费为44500,占地面积为8000平米,4、合作社办公用房建设项目需修建一幢砖木结构合作社办公用房及宿舍、门卫建筑面积为_____平米,共计需建设资金______万元。以上组建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共需各类建设项目资金_____万元。为了解决资金困难,甘宁村34户群众克服困难,多自筹资金200万元,急需申请办理“一特四化”专项担保贷款300万元。项目缺口资金300万元。建设资金来源:争取投资及地配套350万元。三、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分两个阶段进行,(____年___月-___年__月)完成土地征用,养殖区、交易区的围墙,场地硬化,交易棚、办公区、交易市场宿舍等建设项目。(____年__月-____年___月)完成屠宰区、冷冻库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四、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必要性分析:1、转变生产和经营式,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把全村农牧民组织到合作社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在经营体制、经营式、产品生产式转变上取得根本性突破。 2、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全村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依托我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把加强各类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全村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突破口,集中推进畜牧设施建设,兴建水利设施,推行基本草原灌溉,有效解决我村草场缺温、缺水、抗灾能力弱的问题,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畜牧业集约化发展,为改善全村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畜牧业夯实基础。3、加强畜种改良,优化畜种畜群结构。立足甘宁村牦牛养殖的实际,加大品种选育和推广力度,积极引进种公牛、牦雌牛,不断改善和优化牦牛品种,扩大种畜繁育规模。做好牲畜生产性能测定,品种选留和培育、配种案的制定,种畜串换及引进、技术培训等工作,加快非生产畜出栏,优化畜群结构,提高母畜比例,以加快畜群结构调整促进良种推广,促进形成甘宁村牦牛良种品牌。4、建立健全甘宁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以加强甘宁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快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利用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示、吸引、带动牧户,提升村级生产能力,吸收外部资本和引导龙头企业到牧区安家落户,从事畜产品开发,带动生态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