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四川苍溪县地质灾害的地理分布及防治措施摘要:苍溪县地质灾害的类型有3种:滑坡、危岩(崩塌)、潜在不稳定斜坡。2008年汶川大震前,苍溪县地质灾害点有138处,分布于36个乡镇。汶川大震后的2011年,苍溪县地质灾害点有283处,其中,滑坡200处、崩塌65处、潜在不稳定斜坡18处,分布于39个乡镇;地质灾害平均密度约12处/100km2。苍溪县283处地质灾害点,稳定的有10处、基本稳定的227处,不稳定的46处。2010年,全县受273处潜在地质灾害点威胁的户数、人数分别有4124户、27008人;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2100万元,潜在经济损失67328万元。苍溪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域内低山区的陵江镇、漓江镇、元坝镇、五龙镇、三川镇、龙山镇、文昌镇。关键词:地质灾害;区域背景;地灾分布;防灾措施中图分类号::A编号:1673-291X(2012)20-0287-03一、区域自然地理背景(一)气候苍溪县大致位于东经105°49”“51”-105°46”“10”,北纬31°46”“02”-31°49”“01”,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突出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也称做雨热同期),冬季温暖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全年总体上气候温和,℃,7月平均气温27℃,℃,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上;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1月平均气温6℃,最低气温-℃。(二)水文苍溪县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为嘉陵江、东河,嘉陵江水资源丰沛,为苍溪县提供了丰富的水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夏季和秋季常出现洪涝灾害;冬春降水相对较少,冬旱和春旱现象时常发生。就全年来说苍溪县的多年平均降水可达1000mm以上,属降水丰富区。(三)土壤、植被苍溪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是该县所处地形相对崎岖,土壤的保肥能力相对较差;苍溪县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为侏罗系灰紫色长石砂岩、钙质石英砂岩与棕紫色泥岩,成土母质以物理风化为主。土壤的实际肥力不高,致使森林植被种类不丰富。主要为柏木、马尾松、桤木、青杠等树种,且多为中幼林,植被总体发育较差。(四)地形地貌苍溪县属低山地貌单元,县内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海拔一般在800m左右,相对高差为200~600m。最高点为北部九龙山主峰,。最低点为嘉陵江的出口八庙乡涧溪口,海拔353m,。根据地貌形态可将该县地貌分为中山、低山、深丘、河谷平坝4种地貌类型[1]。其中以低山分布最为广泛。(五)地层、岩性苍溪县境内出露的地层为侏罗系蓬莱镇组(J3p)、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白龙组(K1b)、七曲寺组(K1q)和第四系残坡积物、崩坡积物(Q4dl+el),冲积物(Q4dl+al)。其中以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分布最广,%。第四系冲积物(Q4dl+al)主要由粉质黏土夹卵石组成,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东河等河谷两岸,分布面积不大;第四系残坡积物、崩坡积物(Q4dl+el)主要分布在山前坡麓地带的斜坡及谷底。以粉质黏土、粘土、碎石土为主,结构较松散,碎石含量一般小于25%,碎石岩性成分以砂岩泥岩为主;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