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泰山形成原因.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泰山形成原因.docx

上传人:2890135236 2020/7/25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泰山形成原因.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孙云铸教授从余年的研究,对寒武纪地层作了划分。泰山的形成与演化摘要:泰山是世界级的地质公园,大约形成于三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其地层是由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构成的,主要是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其中还有许多火成岩体侵入。,,属于地壳发展史上的太古代。这时鲁西地区(包括泰山在内)曾经是一个巨大的沉降带或海槽,上面堆积了泥砂质岩层和基性火山岩。继而又发生了强大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使沉降带原先堆积的岩层褶皱隆起为古陆,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古泰山露出了海面。同时伴随着岩层的褶皱产生了一系列断裂、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使原先沉积的岩石发生变质。在泰山山麓的南缘,出现了一个大致呈东西走向的泰山弧形深断裂。随后又遭受多次强烈的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变成了今日在泰山上所看到的各种变质岩和混合岩。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地层发生了广泛的褶皱和断裂。 在频繁而激烈的地壳运动中, 泰山山体沿着百余公里(自今莱芜至泰安市) 的泰前大断裂快速抬升。 并在隆起的过程中遭受风化剥蚀。这时因断块发生了间歇性的升降差异, 南部山区猛烈抬升, 造成了南高北低的明显掀斜断块山。 泰山在距今六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初期, 由于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 即沿泰前断裂继续大幅度的抬升,至距今约三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日泰山的轮廓才基本完成。关键词:泰山,区域构造,形成演化。 19世纪末就为国内外地质学者所重视, (1899) 、(1903)、(1902) 等人曾描述过其寒武纪地层中的一些三叶虫化石。1903年美国地质学家 () () 在张夏、崮山等地测量了剖面, 采集过化石,对地层作了初步划分, 其研究成果于 1907年正式发表,将张夏、崮山一带的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馒头页岩、张夏灰岩、 崮山页岩、炒米店灰岩。美国古生物学家毕可脱(1913年)、日人远藤隆次(1939年)、小林真一(1941年、1942年、l955年)均相继研究过张夏、崮山地区寒武纪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1923年起,对张夏、崮山的寒武系进行了长达 201953年卢衍豪、董南庭两位教授重新观察了张夏、崮山一带的寒武系剖面,、毛庄组、徐庄组,并把前两个组置于下寒武统, 把后一个组归入中寒武统, 炒米店灰岩再分为凤山组和长山组,将张夏和崮山地区的寒武系确定为7个地层单位和17个三叶虫化石带。1959年,位于泰山北侧的张夏寒武纪地层剖面在全国地层会议上被正式定为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1958-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在泰山地区进行1:20万区调,将泰山变质岩命名为太古代泰山群,自下而上划分为万山庄、雁翎关、山草峪组等。1960-1962年,山东地质局805队开展包括泰安南留幅等23幅1∶5万区调联测。1963-1965年,山东地质局805队进行1∶5万泰安幅区调,将泰山变质岩称为泰山杂岩,划分为望府山、笤帚峪、唐家庄、盂家庄、冯家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