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消防——是预防和扑救火灾的总称。消防工作关系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涉及自然、社会和思维诸门科学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的任务就是同火灾作斗争,专门研究如何控制火的危害。长期以来,人民在同火灾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祖先早就认识到预防火灾的重要性,“防患于未然”,成了我国消防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消防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的管辖——由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军事设施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协助。燃烧学基础一、燃烧的相关概念1、燃烧的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燃烧不仅在空气(氧)存在时能发生,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烧。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没有化学反应不能称之为燃烧。掌握燃烧的本质,对于利用燃烧造福人类,以及采取防火措施,追查火灾原因,都具有实际意义。c、引火源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d、链式反应链式反应也称链锁反应,就是当某种可燃物受热时,它不仅会发生汽化,而且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即它们在燃烧前会裂解成为更简单的分子。这些分子中一些原子间的共价键常常会发生断裂,生成自由基。由于它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从而使燃烧持续下去。近代链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自由基的链锁反应,其反应机理大致可分为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三个阶段。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2)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在各种必要条件中,还应有“量”的要求,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是:a、一定的可燃物浓度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例如,常温下用明火接触煤油,煤油并不立即燃烧,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煤油表面挥发的煤油蒸气量不多,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浓度,虽有足够的空气和火源接触,也不能发生燃烧。b、一定的氧气含量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低于这一浓度,燃烧就不会发生。%,煤油为15%,乙醚为12%。c、一定的点火能量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低于这一能量,燃烧便不会发生。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各不相同。例如,在化学计量浓度下,,乙醚(%),甲醇(%)。d、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对于无焰燃烧,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即会发生。而对有焰燃烧,除上述三个条件外,燃烧过程中存在自由基,形成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亦是燃烧的充分条件之一。二、。在液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液态可燃物表面会产生可燃蒸气,这些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性气体,当其浓度不足以维持持续燃烧时,遇火源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苗或火光,形成一种瞬间燃烧现象。一些固态可燃物因蒸发、升华或分解能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气,所以一些固体也会产生闪燃现象。。可燃物质一经被点燃,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着火是燃烧的开始,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这是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燃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