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导入课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唐太宗
作者介绍
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魏征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合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脸色行事。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为太宗采纳,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唐初社会能够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劳的。
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苟合取容: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题解
谏:规劝、劝诫。   
疏:奏议的一种。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帝王分条
陈述事情的文字。
历史背景
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年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恳切深厚。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朗读全文,正音正字,并注意句内停顿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
通“震”,威吓
词类活用
①名做状
貌恭而不心服表面上
②名作动
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
第一自然段
简析第一段的内容与写作(论证)方法。
求木之长固其根本喻证正反对比
欲流之远浚其泉源居安思危(论点)
戒奢以俭
思国之安积其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