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中国高铁新技术.docx

格式:docx   大小:145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高铁新技术.docx

上传人:sssmppp 2020/7/28 文件大小:1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高铁新技术.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高铁新技术2011年7月7日,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友谈“中国高铁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图为嘉宾在访谈现场。新华网陈竞超摄资料图片:6月300,首列正式运营的京沪高铁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出,开往上海。当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新华社记者刘勇贞摄新华网消息:2011年7月7日15:00,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友谈“中国高铁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主持人]的确,我们注意到,京沪高铁成功开通运营后,日本媒体对中国高铁的纠结心态表现得十分明显。[王勇平]并不是所有日本媒体都纠结,也有不少的日本新闻从业人员很客观公允地评价和报道京沪高铁的成功开通运营。比如我就知道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记者真下淳先生在体验京沪高铁接受采访时说:“京沪高铁科技水平很高,内部设施很豪华,日本的新干线是没有的。”“日本新干线经常弯曲前行,很难像中国高铁那样保持高速运行”。但确实有相当多的日本媒体不顾事实,说了一些蛊惑人心的话,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主持人]一些日本媒体说中国高铁“是在日本新干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版新干线”,日本《产经新闻》则干脆说是“盗版新干线”,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王勇平]什么叫“盗版日本新干线”?这有点大言不惭了。可以说,新干线与京沪高铁完全不在一个相提并论的层次。无论速度还是舒适度,无论是线上部分技术还是线下部分技术,差距都很大。例如,我们创新制造的CRH380A型车与过去从日本川崎重工引进技术、合作生产的CRH2型车相比,功率由原来的4800千瓦增加到9600千瓦;持续时速由原来的200~250公里提高到380公里;;%,尾车升力接近于0,气动噪声降低了7%;转向架轮对实现了“踏面接触应力”比欧洲标准降低10_12%的新突破;车体的气密强度从4千帕提升至6千帕,提升了50%,保证了列车在时速350公里隧道内交会的结构安全可靠性,等等。我认为,打“嘴上官司”毫无意义,一切靠事实说话,靠数据说话。[主持人]据说日本外相在中日外长会谈中提到了高铁专利问题?[王勇平]我也注意到了这则新闻报道。7月4日,中日外长举行会谈。在日本松本外相提及此事的时候,杨洁鏡外长当即指出,中国申请的技术已经经过了自主创新。我想,杨外长已经言简意赅但立场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我还想引申出一个观点,中国人不会干把别人的东西硬说成是自己的东西的事情,也绝不会因别人说三道四就对自己用心血和智慧换来的创新成果放弃申请专利的权利。[主持人]还有一种声音最近也令人关注。日本一些媒体报道,“京沪高铁将在美日欧等5个国家地区申请技术专利,可能会引发多方对抗”,请问发言人,中国高铁准备申请海外专利的消息准确吗?[王勇平]2009年开始,我国高速铁路的相关企业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已经开始申报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主要由中国北车集团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申报。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是巴黎公约下的一个专门性条约,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进行管理。其成员国均为巴黎公约成员国,目前有178个。按照PCT的规定,在任何一个PCT成员国提出的一项专利申请,可以视为在指定的其他成员国同时提出了申请。通过该合作条约来申请专利可以简化申请程序,因此包括中国、美国、日本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