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1,763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20/7/28 文件大小:1.7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和分支线的长度l。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使其在距离负载d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是??+???形式,即??=??+????其中??0=1/??0。并联开路或短路分支线的作用是抵消 Y的电纳部分,使总电纳为??0,实现匹配,因此,并联开路或短路分支线提供的电纳为 -????,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并联开路或短路分支线的长度I,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注意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微带线微带线是有介质???(???>?1)和空气混合填充,基片上方是空气,导体带条和接地板之间是介质????,可以近似等效为均匀介质填充的传输线,等效介质电常数为 ???,介于1和???之间,依赖于基片厚度H和导体宽度W。而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质电常数为 ???、基片厚度H和导体宽度W有关。实验内容已知:输入阻抗负载阻抗特性阻抗介质基片Zin=75QZl=(64+j35)QZ0=75Qer=,H=1mm假定负载在2GHz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 d1=1/4入,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 d2=1/8入。,确定项目频率。•将归一化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 smith圆上。•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 TXLINE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此处应该注意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联系。•画出原理图,在用微带线画出基本的原理图时,注意还要把衬底添加到图中,将各部分的参数填入。注意微带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负载阻抗选择电阻和电感串联的形式,连接各端口,完成原理图,—。•添加矩形图,添加测量,点击分析,测量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幅值。•同理设计双枝节匹配网络,重复上面的步骤。仿真调测单支节根据已知计算出各参量。写入 OutputEquations。zl为归一化负载阻抗;zin为归一化输入阻抗;Tl为负载处反射系数;Tin为输入端反射系数;~2*PI;R为阻抗处等反射系数圆; Rp为匹配圆;Rj为大圆。ZL=64+j"35;Z0=7&一::〕zl=ZL/20;Tl=(d-iytzi+j)'..Zin=75:]zin=Zin/Z0 ]'Tin-(ziri-1y(iin+1)::b=stepped(0;2*)..R=Trexp(jxb},,lRj^xp^b);:;Rp=*exp(j*b)*;-□=&006b--£wpMin13148S巨"II£为“rini-g刊11—=1"■1Mag1Ang0D^ /-105DegSwpf/in—1图表2以幅度角度方式显示绘制步骤:将归一化输入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标在导纳圆图上从负载阻抗处沿等反射系数圆向源旋转, 交匹配圆一点,由此确定单支节传输线阻抗为-*j,取此经历的电长度为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 d=°*半波长在导纳圆图上标出该点位置, 从开路点出发向源方向旋转到标识位置, 取此经历的电长度为分支线的长度1=°*半波长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 TXLINE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Nioraotrit|Slrtfhe|0Fv7|CFVGcound|RoundCdsuH|Blollne|CounledHS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