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大学语文春江花月夜.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语文春江花月夜.doc

上传人:精品小课件 2020/7/29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语文春江花月夜.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春江花月夜》赏析(参考)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题中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本身即是自然和人生的美好境界,诗歌围绕五种事物,构织出一个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诗开篇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景象壮观。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里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光流泻,花树上象撒了一层洁白的霜雪。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大千世界笼罩在一片梦幻般的银色之中。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如此澄彻的世界,令诗人神思飞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大江、这明月,是从何时开始存在的呢?在这江畔,又是谁第一个遥望这轮明月,思索人生和宇宙的奥秘呢?古人思索人生与宇宙的关系,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此处却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明月长在,生命转瞬即逝,怎不令人感伤?但如果我们不执著于个体生命的短暂,而是放眼于人类,那么,千百年来,人类的生命绵延不绝,不是始终和明月共存吗?作者就这样得到宽慰了:这江畔的明月年年如斯,又是在等待着人类中的哪一个有心人呢?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在这里,因自然美景引起的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感伤但并不消沉绝望,而是有一种懵懂的期盼与渴念,这正是初盛唐诗歌的情感基调。“白云一片悠悠去,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诗人的思绪,随白云飘摇,转向人生离别相思之情。“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可知这离愁别恨之思不止一家、一处。以下“可怜”八句,写思妇之情,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写思妇,而是用“月”来烘托,把“月”拟人化,写“月”在楼上徘徊,似是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这里“卷”和“拂”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同在一轮月下而无法相通,多么渴念能追随明月,飞到爱人身边!但是,仰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也徒劳;俯看江面,鱼儿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都无法传递音讯,这,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转向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做梦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逝,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