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指标的设计与实施米王凡林内容提要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效果,只有恰当评价这种信息化程度,才能正确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本文试图用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信息化总体指标、技术指标和业务指标。依据评价结果,可将企业分为“管理技术双低型”、“管理技术单高型”、“管理技术双高型”等四种类型,并分别就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过程提出了具体建议。即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从数据准备、模型选择、量值测算和结论局限等方面,针对财务风险的环境、要素、目标和偏好等需求给出了操作流程和结论。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管理财务风险的理念和手段也在同步发展,据国际数据中心统计,企业用于管理内部事务和风险的方法有超过%的效果来自于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更有学者提出,没有现代网络技术的影响,世界金融危机可能要提前~年爆发,⋯。可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是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的。但这只是学者们的理论推定,其“影响程度如何如何评价信息化水平与财务风险降低之间的关系”是学界应梳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信息化程度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出发,尝试提出一套评价指标,以此量化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并试图为企业构建相匹配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参考意见。一、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指标的设计原则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指标体系是衡量和评价风险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方法和策略。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组织的财务风险还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新领域,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各个企业的衡量标准不尽相同,但至少如下原则值得参考。.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任何指标体系都应该建立在特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科学性是制定指标体系的最基本原则,风险管理信息化水本文得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企业破产重整价值评估研究”的资助。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北京,。会计与审计平测度指标体系依据的是信息化和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同时,管理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企业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就要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借鉴成熟系统的先进思想和做法,保证测度结果能够反映企业风险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水平。.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应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所组成的统一整体。构成指标体系的指标,立足于将复杂现象简单化、数据处理少环节,既可以是直接从原始数据中得来的,用以反映子系统的特征,也可以在对基本指标的抽象和总结的基础上,用“比率”、“程度”等表示指标,用以说明指标子系统的内在联系。描述企业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因素很多,但并非越多越好,因此要在众多可用指标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主导指标。这些主导指标不仅要有相对明确的含义,比较准确地描述所要表达的内容,客观反映问题,还要能够容易取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数据,具有统计的可操作性,以达到用尽量少的指标完成综合评价的目的。.可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原则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比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通过指标值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是设计指标体系和实际运作中的重要环节。选用指标时要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并保证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使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