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工艺美术史美术史提纲.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艺美术史美术史提纲.doc

上传人:sanshenglu2 2020/7/30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艺美术史美术史提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词解释:彩陶: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棕色或棕黄色陶器,用手捏制而成,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再磨错平滑。厝石,即细砂岩,金银错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装饰的一种创造。失蜡法:也称蜡膜法,拔腊法或出蜡法,它是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用蜂蜡做出铸件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成后,蜡模全部融化流失,使整个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这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和铸件装饰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画像石:画像石是古代祠堂,墓室等内部的石刻装饰画。它开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表现形式为阳刻块面,阴刻线等,其构图富于变化,造型和线条朴质生动,是我面构成,立体感不足,且在造型,构图以及线条运用上均似绘画,因此人们往往以绘画视之。画像石上的内容包括历史人物,神仙故事,社会生产和生活等,著名的有武梁祠石刻,孝堂山画像等。宝相花:是唐代具有民族特色的纹样,它以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纯洁的荷花,象征坚贞的菊花为主题,又常在花蕊部位装饰些小圆圈象征珠宝,在花朵边沿附加小花,小叶,象征丰满繁盛,还有多种样式。此种纹样广为装饰工艺和佛教艺术所采用,深受波斯和东罗马帝脱:由贴近片演变而来。系用薄金片按装饰花纹的要求,剪成图案粘贴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经研磨使其显出金银花纹。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昂贵,使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美。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技法。八曲长杯:古代波斯进入萨珊王朝时期,金属工艺从造型上看以八曲长杯最具有特色。它因杯子口缘弯曲成八分,并呈长形状而得名,其装饰多在杯子的外壁和底部,纹饰精致典雅,颇有装饰韵味。莳绘:是日本常用的漆艺技法,也可以用在陶瓷装饰上,在公元10世纪以后形成。由“末金缕”发展而来,这种技法通常在用蒙着纱网的竹管将金粉涂在漆器的边面,然后在其上施大漆,待干后磨显出奇特的纹饰效果。万花玻璃:是古代罗马用热熔马赛克的方式制成的一种特殊玻璃器皿,就是将扭卷的各色玻璃合起来经热熔形成棒,再经热熔处理,使各色之间相互融合,产生绚丽而辉煌的梦幻般效果,像万花筒一样。其他:,艺术特点,纹饰,艺术风格等造型装饰表现手法艺术风格距今年代半坡型盆鱼纹,人面纹由写实到抽象直边三角形朴质7000-6000庙底沟型鼓腹小平底钵鸟纹,变体鸟纹,花瓣纹双关手法(色彩),曲边三角形律6000-5000马家窑型罐,杯,豆,勺点,螺旋纹,波纹繁杂,内彩旋动流畅约5000半山型直颈鼓腹盆旋涡纹,葫芦纹,锯齿纹多效装饰法,双关法(形体),黑彩红彩合用秀丽精巧约4500马厂型小口双腹耳罐,有提梁,双连,带流单把杯,豆等造型四大圈纹,人形纹,回纹,网格纹注意大效果,盛行陶衣,浮雕发达,嵌骨珠刚健粗犷约4000黑陶的四大特点:黑:色彩乌黑薄:器体薄,亦称蛋皮陶光:器表光泽纽: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商代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夔纹,饕餮纹,龙纹,凤纹,回纹,几何纹司母戊鼎是商后期青铜器代表器物,高133厘米,重875公斤,造型成熟稳定,口沿宽厚,腹体方正,柱足和鼎耳粗壮有力,整个器物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