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蔡伦发明纸与中国古代的永续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蔡伦发明纸与中国古代的永续发展.doc

上传人:国霞穿越 2020/7/30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蔡伦发明纸与中国古代的永续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蔡倫發明紙與中國古代的永續發展(紀念蔡倫造紙成功一千九百年)劉廣定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引言「紙」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四大發明之一。據史書記載,「紙」乃蔡倫在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所發明。然而,近半世紀來多次考古發掘,在「西漢」或蔡倫之前的「東漢初期」遺址和墓葬中發現了一些「紙狀物」。有些人認為是「紙」,故以紙非蔡倫所發明。但又有些人由「紙狀物」質地的分析、考古斷代的可靠性以及其他旁證,肯定蔡倫發明紙之說。爭議迄未平息。淺見以為或可從不同方向探討此一問題,故於今(2005)年七月24-30日在北京市舉行的第22屆世界科學史大會,曾以英文發表””論文一篇。今逢中國造紙學會第12屆年會,乃就該篇增刪改寫,求教於方家,並紀念蔡倫造紙成功一千九百年。蔡倫造紙為書寫「蔡倫造紙」的最早記載見於《東觀漢紀》卷二十:蔡倫字敬仲,桂陽人,為中常侍。有才學,盡忠重慎。每至休沐,輒閉門絕賓客,曝體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案一本作:倫典尚方作紙,用故麻名麻紙,木皮名穀紙,魚網名網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1)較後出的《後漢書》卷一百八中也說: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永元九年,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2)說明當時是因為「縑貴而簡重」不便書寫而嘗試製造「紙」,也因此東漢末年人劉熙的《釋名》中「釋書契十九」即說:「紙,砥也,謂平滑如砥石也」(3),可知平滑、利於書寫是紙的特性。再者,西漢元帝時期(公元前48-33年)史游所撰的《急就篇》(又稱《急就章》)解說眾物,其中無「紙」。與書寫有關的只包括「簡、札、檢、署、槧、牘、家」(4)。然而,由於考古發掘所得「西漢」或「東漢初期」的「紙狀物」上並無「字跡」,有人即認為發明「紙」非為書寫,而是為包裹、襯墊等日常生活之用。(5)最近甚至還有人認為是「包魚之用」。(6)下節中筆者將就此點加以討論。中國古代之永續發展觀念近年來,「永續發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或譯成「可持續發展」)是國際上逐漸形成之重要新觀念。據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報告書之定義:能滿足當代所需但不損再及後代滿足其所需之發展稱為「永續發展」。這一觀念之形成始於一九五零年代後期日本因化學工業汞汙染及鎘汙染造成了嚴重「職業病」,工業的「公害」問題開始受到重視。1962年美國《寂靜的春天》(TheSilentSpring)一書問世後,漸喚起世人對保護生存環境的重視。到了1984年印度波帕(Bhopal)地方化工廠異氰酸甲酯洩漏,死人數千,損失數億美元,「環境保護」意識幾乎已在各工業國家普遍生成。1992年六月,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首屆「環境與發展」會議,議定「廿一世紀待辦事項」(Agenda21)40章。1993年又成立了「永續發展委員會」,宣導加強世人認識自然、保護環境之觀念外,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