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正义论读书笔记正义的对象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用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主要制度。【5】正义的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6】正义即是应用于社会制度时的正当。【10】无知之幕的假设就是为了达到一种全体一致的契约。【12】三道德的发展过程:权威的道德——社团的道德——原则的道德。【18】四契约论一般以自然法的某些概念为基础,所谓自然法,实际是一种运用理性去发现的、有关人类权利和社会正义,被认为是高于“实在法”的普遍适用的一套价值体系。契约论的主要特征主要在于它的理性主义和对道德或说正义的强调。【21】序言我一直试图做的就是进一步概括洛克、卢梭和康德所代表的传统的社会契约理论,使之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抽象水平。【2】。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可能逾越。【3】作为人类活动的首要价值,真理和正义是决不妥协的。【4】一种公开的正义观,正是它构成了一个组织良好的人类联合体的基本条件。【5】在某些制度中,当对基本权利和义务对的分配没有在个人之间作出任何任意的区分时,当规范使各种对社会生活利益的冲突要求之间有一恰当的平衡时,这些制度就是正义的。【5】,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使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的方式。【7】一个社会体系的正义,本质上依赖于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义务,依赖于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7】一种社会正义观将在一开始就被视作是为确定社会基本结构中的分配而提供的一个标准。【9】。【11】在作为公平的正义中,平等的原初状态相应于传统的社会契约理论中的自然状态。【12】正义的原则是在一种无知之幕后被选择的。原初状态是恰当的最初状况,因而它在那里达到的基本契约是公平的。【12】“作为公平的正义”这一名称的性质:它示意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12】作为公平的正义还有一个特征,它把处在原初状态中的各方设想为是有理性和相互冷淡的。【13】处在原初状态的人将选择两个相当不同的原则:第一个原则要求平等地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第二个原则则认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带来补偿利益,它们就是正义的。【14】作为公平的正义像别的契约理论一样,包括两个部分:(1)一种对原初状态及其间的选择问题的解释;(2)对一组将被一致同意的原则的论证。【15】强调政治原则的公开性正是契约论的特点。【16】。【18】:如果一个社会的主要制度被安排得能够达到总计所有属于它的个人而形成的满足的最大净余额,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被正确地组织的,因而也是正义的。【22】一种目的理论是把善定义为独立于正当的。这意味着两点:第一,目的论把我们考虑的有关何物为善的判断作为一种分离的可以为常识直觉地加以辨别的判断来解释,然后又提出正当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已经指定的善的东西。第二,目的论使一个人无需参照何谓正当来判断事物的善。【24】我把古典的功利原理理解为把善定义为欲望的满足,或者更好一些,是把善定义为理性欲望的满足。【25】功利主义观点的突出特征是:它直接地涉及一个人怎样在不同的时间里分配他的满足,但除此之外,就不再关心满足的总量怎样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25】达到功利主义的最自然方式就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采取对一个人适用的合理选择原则。【26】:作为公平的正义试图通过展示那些有关正义优先的常识性信念正是在原初状态中被选择的原则的推论,来解释这些常识性信念。【27】第二个对照是:功利主义者把个人的选择原则扩展到社会,而作为公平的正义则持一种契约论的观点,认为社会选择的原则本身是一种原初契约的目标。【28】第三个对照:功利主义是一种目的论的理论,而作为公正的正义却不是这样。【29】在作为公平的正义中,正当的概念是优先于善的概念的。【30】:首先,它们是由一批最初原则构成的,这些最初原则可能是冲突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给出相反的指示;其次,它们不包括任何可以衡量那些原则的明确方法和更优先的规则,我们只能靠直觉,靠那种在我们看来是最接近正确的东西来决定衡量。【33】同直觉主义争辩的唯一办法就是建立一些可解释各种衡量的可认识的伦理学标准,这些标准在我们看来对那些原则是适当的。【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