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印度当前的经济环境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依赖投资、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内需长期疲软。依靠政府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虽然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 但会带来诸如通货膨胀、挤压民间资产等不良后果,且不可持续。因此我国急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的同时还要保持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2008 年金融危机后,各国的经济增长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美国的经济复苏刚刚开始, 欧洲目前尚未走出欧债危机的泥潭, 日本经济多年来几近停滞不前, 中日经济往来受到中日大环境的影响出现倒退, 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在短期内都不可能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甚至会小幅度萎缩。新型工业化国家( 尤其是金砖国家) 的市场就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主要的新增长点。作为“金砖五国”成员国的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加速, 其经济体规模、市场地位和中印两国较小的贸易规模( 仅为中韩两国贸易规模的三分之一) 是不相匹配的。这意味着中印两国在经济合作、投资、贸易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本文将主要从社会环境角度对印度当前的投资、贸易环境进行分析。(本文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制度、宗教种姓、文化教育、宏观经济环境五个方面) 1 政治制度印度的主要政治制度:(1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虽然权利的重心在中央政府,但地方也拥有诸如经济法律法规的立法权利;(2) 实行议会民主制度;(3) 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权由总理以总统的名义行使;(4) 实行单一的司法体制, 无论是各邦的最高法院还是下级法院均受最高法院管辖, 最高法院院长由议会任命, 独立于政府存在;(5) 种姓、宗教与政治制度相结合,构成了当代印度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民主制度赋予了公民选举权。选举制度的深层含义在于确定权利来自于人民,国家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民主选举的实行使得印度政党之间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争取选民的选票,各党会积极控制自己的政治活动,发展能为选民带来切实经济利益的经济项目来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来换取选民的选票, 而不会恣意妄为、损坏选民的利益或通过其他手段来获得政权。 议会的存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稳定的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的稳定。目前印度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如:种姓问题、宗教问题等,这些都成为冲突发生的潜在根源。并且种姓、宗教与政治制度进行了结合, 一些政党成为各种姓、宗教利益集团的代表。但议会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公开讨论这些问题的场所, 从而使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温和的手段而不是诉诸暴力来解决(尽管种姓宗教冲突时常发生) 。另外印度独立后出台了一系列否定种姓制度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手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约束作用。 独立的司法体制保证了公民的权益印度的司法体制独立于政府存在,决定了在政府、政党与公民之间的利益产生冲突时, 法院不会偏袒政府、政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证了公民的财产权利, 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公民创业的积极性,增强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 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各邦之间法律、经济政策的差异导致了市场的分割印度是个联邦制的国家,虽然整体经济政策是由中央政府制定的,但各邦之间具体的经济政策如对待外资的态度等方面差异较大, 这些因素导致了市场的分割, 未能形成大一统的市场, 阻碍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