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高二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2.doc.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二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2.doc.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2 2016/3/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二地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2.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案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目的: 1 .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 .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 .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4 .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5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教学重点: 1 .雨林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基因库功能。 2 .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 .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雨林的脆弱性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 图示分析法、启发讨论法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 .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1) 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2) 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 ①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③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④开辟大型农牧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3) 开发的背景: ①当地发展中同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第一位) ②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也很重要) 2. 亚马孙地区开发过程(1) 从历史因素看,对雨林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大。本区开发较晚。周围国家都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落后,人口、城市、工业等主要集中在狭窄的大西洋沿岸地带。亚马孙地区则因丛林阻隔和湿热环境的影响,一直未被开发。当地印第安人以渔猎、采集和传统的迁移农业为生。且因人口很少,对自然索取不多。(2)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影响逐渐加大。随着人口急增,土地需求膨胀,巴西政府大规模建造公路,加快对西部疆土开发;实行人口均衡的发展政策,把首都从沿诲迁往内陆高原。 3 .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1)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从大西洋沿岸横跨亚马孙地区,延伸到秘鲁边境。全长达 5 500 多千米(包括支线总长超过 20 000 千米)。随着公路铺设,大量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的运输更为方便,沿线还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也建起了造纸厂、炼铝厂等。思考评价修建雨林公路的利与弊。你认为雨林公路该不该修? 点拨:对于修建雨林的评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辨证地看问题。从“弊”的方面看, 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的增加、开发公司蜂拥而至,响应的工厂也乘虚而入,雨林的受损程度也日益加大,甚至会加速雨林的毁灭,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若从“利”的方面看,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当地的经济建设将会随之突飞猛进,巴西国内的经济压力将会得到缓解。至于公路该不该修的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认识到修与不修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 移民亚马孙平原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 而与雨林区相邻的巴西东北地区却集中了全国 1/4 的人口, 这里也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而且因为贫民集中,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数以百万计的东北部难民迁移到亚马孙地区。读图说明从图 中可以看到, 地处巴西西部的郎多尼亚地区,自 1970 年至 1988 年的 18 年间,人口由 10 万增长到 100 万,毁林面积也由不足 10 万平方千米增长到 180 多万平方千米,占雨林总面积的 % 。进而让学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