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地下室嵌固-新规范大全.doc.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下室嵌固-新规范大全.doc.doc

上传人:scuzhrouh 2016/3/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下室嵌固-新规范大全.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3 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 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 地下一层以下确定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 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和落地剪力墙总高度的 1/ 10 二者的较大值。其他结构的剪力墙, 房屋高度大于 24m 时,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肢总高度的 1/ 10 二者的较大值; 房屋高度不大于 24m 时,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底部一层。 3 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的底板或以下时,按本条第 1、2 款确定的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按本规范设置了约束边缘构件,并采取了相应构造措施的剪力墙和核心筒壁的墙肢底部, 通常已具有较大的偏心受压强度储备, 在罕遇水准地震地面运动下, 该部位边缘构件纵筋进入屈服后变形状态的几率通常不会很大。但因墙肢底部对整体结构在罕遇地震地面运动下的抗倒塌安全性起关键作用, 故设计中仍应预计到墙肢底部形成塑性铰的可能性,并对预计的塑性铰区采取保持延性和塑性耗能能力的抗震构造措施。所规定的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的范围即为“底部加强部位”, 它相当于塑性铰区的高度再加一定的安全裕量。该底部加强部位高度是根据试验结果及工程经验确定的。其中, 为了简化设计,只考虑了高度条件。本次修订根据经验将 02 版规范规定的确定底部加强部位高度的条件之一, 即不小于总高度的 1/8 改为 1/ 10; 并明确, 当墙肢嵌固端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以下时,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仍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但相应抗震构造措施应向下延伸到设定的嵌固端处。 本条是在 02 规程第 条基础上修改补充的。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 地下室顶板及其下层竖向结构构件的设计应适当加强, 以符合作为嵌固部位的要求。梁端截面实配的受弯承载力应根据实配钢筋面积( 计入受压筋) 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等确定; 柱端实配的受弯承载力应根据轴力设计值、实配钢筋面积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等确定。 本条明确规定地下室应注意满足抗浮及防腐蚀的要求。 考虑到地下室周边嵌固以及使用功能要求,提出地下室不宜设永久变形缝, 并进一步根据全国行之有效的经验提出针对性技术措施。 主体结构厚底板与扩大地下室薄底板交界处应力较为集中,该过渡区适当予以加强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工程经验,提出外墙竖向、水平分布钢筋的设计要求。 12. 控制和提高高层建筑地下室周边回填土质量,对室外地面建筑工程质量及地下室嵌固、结构抗震和抗倾覆均较为有利。 有窗井的地下室,窗井外墙实为地下室外墙一部分,窗井外墙应计入侧向土压和水压影响进行设计; 挡土墙与地下室外墙之间应有可靠连接、支撑, 以保证结构的有效埋深。 高层建筑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 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本规程第 条的有关规定,楼盖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