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节:防御机制阜阳卫校:张阳 2017 年1月4日星期三一、免疫?机体通过发挥免疫功能来维护机体内部生理环境的稳定, 根据抗原性异物的不同,将免疫功能分为三个方面。功能正常表现异常表现 1、免疫防御清除病原体抗感染超敏反应、反复发生感染 2、免疫稳定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死亡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免疫监视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发生肿瘤二、抗原( Ag) ?抗原( Ag)是指能与免疫活性细胞上抗原受体结合,促进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效应 T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如某些细菌、病毒、药物、花粉都可成为抗原。?(一)抗原的性能?1、免疫原性: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及效应 T 细胞的性能。?2、抗原性:指在体内与相应抗体或效应体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能。?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蛋白质、外毒素等。?不具有免疫原性但有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如多糖、脂质及某些药物。?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后,即有了免疫原性,成为完全抗原。二、抗原( Ag) ?(二)特异性?特异性即专一性,指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免疫效应物质。且只能与相应的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如接种乙肝疫苗只能预防乙型肝炎。?抗原决定基又称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一般由几个到十几个氨基酸构成。它是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部位,也是与免疫细胞抗原受体特异结合的部位。二、抗原( Ag) ?(二)特异性?抗原决定基是抗原特异性的基础,不同的抗原存在不同的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少数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同的抗体或与同一抗体起反应,含有相同抗原决定基成共同抗原。?一种抗体与共同抗原起反应,称为交叉反应。二、抗原( Ag) ?(三)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是指被机体免疫细胞视为“异己”的物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不对自身组织发生排斥反应。抗原物质与机体种属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抗原的免疫性越强。?2、化学结构与相对分子量分子量一般都在 10000 以上。分子量越大,在体内存留时间越长,愈能刺激免疫细胞引起免疫应答。分子结构越复杂,所带的复杂基团如酪氨酸残基越多,免疫原性越强。一般来说,蛋白质符合这样的要求。二、抗原( Ag) ?(三)构成抗原的条件?3、与免疫细胞的易接近性抗原与免疫细胞受体之间的吻合程度越高,越匹配,免疫原性越强。不易结合或结合不牢,则不表现免疫原性或免疫性弱。?4、机体状况机体的遗传因素、年龄、生理状态能显著影响免疫应答。二、抗原( Ag) ?(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1、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细菌、病毒均为抗原。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毒性很强,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保留抗原性即为类毒素。注射类毒素, 可使机体产生抗体,有效中和外毒素。?2、动物免疫血清将类毒素等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 获得的动物免疫血清中即有相应抗体,这些动物免疫血清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二、抗原( Ag) ?(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3、异嗜性抗原不同种属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称为异嗜性抗原。?4、同种异型抗原不同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不同抗原称同种异型抗原。?(1)红细胞抗原又分为 ABO 血型抗原和 Rh 血型抗原根据人类红细胞表面所含 A、B抗原的不同,可将人类血型分为 A、B、 AB 、O型四类。人类红细胞膜表面具有 D抗原, 称 Rh 阳性,缺乏 D抗原,称 Rh 阴性。(2)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表面并代表个体特异性的抗原,具有高度多态性。故在器官移植时,移植物能否被宿主免疫系统相容而不排斥,主要取决于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 HLA 是否相同。二、抗原( Ag) ?(四)医学上重要的抗原?5、自身抗原?修饰性抗原在感染、电离辐射或化学药物等影响下,自身成分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成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隐蔽性抗原有些自身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相隔绝,称隐蔽抗原。如甲状腺球蛋白、精子或脑组织等, 由于外伤、感染或手术等原因,使隐蔽抗原进入血流成为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6、肿瘤抗原包括?肿瘤特异性抗原只存在于肿瘤组织、不存在于正常组织。?肿瘤相关抗原正常机体中也可以查出,但肿瘤发生时含量明显增加的抗原。如原发性肝细胞癌时,甲胎蛋白( AFP )明显升高。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