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4
文档名称:

上海金山新城滨海名邸商业项目策略提报.pdf

格式:pdf   大小:4,838KB   页数:9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海金山新城滨海名邸商业项目策略提报.pdf

上传人:文档大全 2020/8/4 文件大小:4.7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海金山新城滨海名邸商业项目策略提报.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海金山新城滨海名邸商业策略提报内容纲要汇报纲要Contents壹--市场概况贰--项目综述叁--项目定位肆--商业规划伍--招商策略陆--运营建议前言一我们的目标我们的一切研究都以现实条件为基础,以共同的目标为导向,包括:消费者导向形象\业态\布局\商业租户的组合开发利润\商业人气前言二界定问题非期望结果:由特定情境导致的特定结果期望结果:不喜欢某一结果,想得到其它结果R1——此岸彼岸——R2市场环境:(项目条件)自我认知自我实现四大目标:(项目目标)市场概况区域价值提升区域感知核心问题业态组合优化房产感知实践企业使命项目界定市场竞争企业品牌提升解决方案1、市场概况1、金山城市综述城市风貌:金山,处在沪、杭、甬及舟山群岛经济区域中心,是长三角联动发展的重要区域,史有“控扼大海,襟带两浙”之说。位于上海西南,杭州湾北岸,西与浙江省平湖、嘉善市相邻;东接奉贤区;南濒杭州湾;北靠青浦区和松江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正式建成通车,金山成为连接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和上海南翼辐射长三角的“桥头堡”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金山区占地586平方公里,现在人口约62万人,,%。枫泾古镇为江南水乡四大古镇之一,已有1000多年历史;金山农民画极富农民特色;。区域亮点: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1、金山城市综述规划至2020年,金山区人口总规模为10万人,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85%。一城:金山新城。是金山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规划至2020年总人口40万人。九镇:为枫泾、朱泾、亭林、张堰、漕泾、吕巷、廊下、金山卫镇、山阳镇等,是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至2020年总人口为60万人。中心村:规划“中心村”至2010年100个左右,至2020年80个左右,村域规模5平方公里左右。城镇体系:按照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规划金山区城镇体系由金山新城、新市镇和中心村三个层次组成,形成“一城九镇中心村”、金山城市综述至2020年,金山工业将基本完成“1+2+3”的工业布局布局1:金山市级工业区,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和“一线二轴”的发展模式,形成“一业特强、多业发主要发展化工医药、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展”的产业格局。装备制造。布局2:两大化工基地的配套区,包括:金山第二工业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石油化工下游产品、精细化工及有机化学新材料;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分区,重点发展物流、仓储和化工检修为主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布局3:包括:金山西部工业区,,主要发展服装机械、纺织服装、汽车及摩托车等先进制造业;金山北部工业区,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主要发展轻工机械、新型合金材料加工、建筑装潢材料、服装和旅游用品;金山中部工业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电子、汽车零部件、金属复合材料制品和家纺业。1、金山城市综述一线:是杭州湾北岸的金山段海岸线,,是上海城市和滨江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上海石化、金山新城、公共码头化工物流、上海化学工业区等四大片区组成。二轴:是沿亭枫和亭卫公路形成两条发展轴。亭枫发展轴贯穿金山北部的东西向,逐步形成城镇与区级工业区结合的亭林组团、朱泾组团和枫泾组团。亭卫发展轴贯通金山东部的南北向,逐步形成金山市级工业区组团和金山新城组团。区域规划:以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以城市海景为代表的、体现金山文化特色的、城市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化工城。1、金山城市综述轨道交通:沪杭铁路、沪杭客运专线,使新金山成为浙江和南方各省快速进出上海的桥头堡;浦东铁路由东向西进入金山区域,并伸专用线进入上海化学工业区;铁路金山支线将改造成市郊快速铁路;规划市域快速铁R1线,由奉贤区进入金山新城;规划市域快速铁R4线从松江区经朱泾镇进入枫泾镇。公路:规划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功能布局完善的“六横八纵”区域主要公路网格。“六横”为亭枫高速、亭枫——大亭公路、朱吕公路、廊漕公路、莘奉金高速、金山大道。“八纵”是沪杭高速、朱平公路、金廊公路、金石公路、新卫高速、松卫公路、车亭——亭卫公路、嘉金高速。内河航运:根据黄浦江上游水系规划的结构布局,规划金山区骨干河道水系为“十一横,十一纵”的框架。交通体系:以轨道交通、公路、内河航运等组成的区域交通网络,旨在建立一个服务全市、面向全国的综合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