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雨水回收利用第1章雨水利用的方法奇思妙想让被填埋的河沟“重见天日”原来墨田区管辖范围内,纵横交错地有许多人工挖的小河渠,这些小河渠都汇流进隅田川、荒川和东京湾。但如今,大部分小河渠都已经变成马路。为此,组员们提出:复活原来流水的小河渠,在河渠旁修建人行步道,让人们重新享受亲水的乐趣。建议希望将“亲水街区”作为地区规划的重点。如果建议得以实现,从周边的“两国国技馆”等大型建筑物、集体住宅楼和中小建筑物楼顶、楼壁上收集来的雨水,就会变成流水潺潺的小河、溪流的水源———以上就是“墨田区绿洲理念”的大致内容。尽管“墨田区绿洲理念”建议书的构想没有全部实现,但其中的一些理念还是在墨田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得到了落实,从而进一步鼓励了居民和专家们利用雨水的信心。截止1994年,这个建议书已经有五年历史了,但是组员们始终相信它的内容仍然是有实际意义和创新思路的。街角的消防水桶变成“天水尊?”以前,在街角到处堆着木制的手提消防水桶,堆得像金字塔似的,平时上面总是被棚子盖着。如今取代这些木桶的是放置在路旁的许多涂着红漆的圆桶形的消防水罐。但是,这些水罐是装自来水的。按照“墨田区绿洲理念”,组员们准备用雨水代替自来水,将这些水罐改为雨水储存罐。雨水储存罐应当放置在能拦截雨水的地面以下或地面上的适当位置,目的是尽量蓄住雨水,减少流进排水沟和下水道的雨水。储存下来的雨水可以用于社区浇灌花草、树木或其他杂用,还可以用于紧急情况用水、消防用水和必要时替代饮用水。每个雨水储存罐都应装有手动压水机和水龙头,便于大家使用。雨水工作小组的组员们给这种雨水储存罐起名为“天水尊”。“天水尊”也被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墨田区绿洲理念”建议书。收集雨水,留住雨水~救急的水,饮用的水消防的水~雨水槽雨落管墨田区天水尊?天水尊:天水指雨水,尊是容器的意思。天水尊就是雨水储存罐(桶)或雨水罐(桶)———译注。“路地尊?”和“天水尊”当你漫步在墨田区的一寺言问地区时,你会在一条名叫“生态街巷”的街角上看到一种被称为“路地尊”的街道设施。“路地尊”就是埋在地下的雨水储存槽,体积约10立方米。上面装着一台手动的压水机,它可以为附近居民们提供杂用水以及作为紧急状况下使用的备用水源。你也会发现在每户住宅的大门旁还有一个带水龙头的蓝紫色的“天水尊”一寺言问地区街角“路地尊”和各户门前设置“天水尊”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墨田区绿洲理念”的精神。?路地尊:路地在日语中是街巷的意思,路地尊就是街巷里的地下雨水储存罐(槽)———译注。雨水储存器和小河水相连,互相补充“天水尊”的储存雨水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降雨全部都储存起来,储存的容量一般需要根据当地的平均降雨量计算。然而,在遇到雨期长或大暴雨时,降雨量会超过储存能力,多余的部分就要溢流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墨田区绿洲理念”建议提出:把已经改成道路的小河重新挖开,既可利用它蓄水;又可以回灌地下,把溢流出来的雨水也利用起来。雨季雨水多,从“天水尊”溢流出来的雨水可以像瀑布似的流进小河里。旱季没有雨,“天水尊”里没有水时,小河里的水又可以流回到“天水尊”里。潺潺水流总是令人耳目清新。存不住的雨水回补地下水还可以把“天水尊”附近的地面铺上沙砾石和石块,做成透水性地面,那么,从“天水尊”溢出来的雨水就能直接渗入地下。现在很多地面都已被沥青和混凝土覆盖,沥青、混凝土铺装深深地嵌在地面上,自然界的水循环被切断了,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地下水的短缺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起地面沉降。所以,让雨水入渗地下也是雨水利用的一个重要部分。小河和排水沟的底部应该铺砌渗透性材料。护坡应该用干砌石,不应用混凝土衬砌。而且,堤岸应做成斜坡,使人们有条件接近水面。这个想法的目的是方便鱼、蟹在石缝里筑巢,为水生物创造生存环境。如果排水沟的底和坡完全被混凝土所覆盖,我们就没有办法欣赏路边小河流水的美景了。享受雨水“艺术小品”在“墨田区绿洲理念”建议书中,计划在小河旁边修建人行小道,人们可以沿着河边小道散步。小道上设置一些伸进河岸的平台,供人们休憩。在平台上,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些利用雨水发出声音、喷水和洒水的“艺术小品”,收到满意的效果。下面,在众多有创意的设计中,选出两个介绍给您:一个是“雨水泉”,将位于人行道的另一侧的“天水尊”里的雨水通过水泵和连通管送到路边的水池里,形成喷水泉。依靠水的压力和流速,让水从水池中央喷涌出来,飞溅起美丽的水花。另一个是“雨水轮”。在一根高杆的顶部,安装一个大圆盘,承接雨水,圆盘上凿有一些小孔,圆盘下面的杆上绑着几个风轮,从小孔漏下的水砸在风轮上,让风轮转起来就成了“雨水轮”。雨不停,“雨水轮”转不停风轮是用薄薄的金属片制作的,还插着根羽毛。风轮叶片的颜色是黄色和褐色间隔的条纹,旋转起来就像一朵向日葵。旋转的速度因降雨的大小而变化,这样,我们能够欣赏到变化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