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分析.doc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20/8/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分析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底蕴和情感,学****并积累文章的优美语言。2、领会烘托、对比、先抑后扬、象征等手法表现主题的写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礼赞”的内涵,领会作者热情讴歌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之思想感情。2、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困难的生活强者。三、过程与方法:1、从课内往课外拓展,将“读”“写”“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2、上课重点放在思考感悟和动笔训练。3、先学后教,教为学服务,在学生的难点处适机点拨。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情感与结构,学****象征等手法。2、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段的内容及作用。五、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整体感知,把握线索结构和感情基调等)第二教时:合作探究,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教学要点】1、复****旧课,明确主题。2、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3、探究二:品味描写景物遣词造句的特色。4、总结本节课内容要点。5、布置作业:写两个作文片段,运用本文技法。第二教时一、导入,朗读全文。二、复****旧课,明确主题。(一)问题导学,复****旧课。(二)明确主题: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和内在品格三方面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先抑后扬等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三、探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一)赏析象征及其表现效果。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与比喻有什么区别?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2)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如果这类喻体在文章中占了主要地位就称为象征体了。这种手法也称为象征手法了,这是。个重要的区别标志。(3)比喻适用于各类文体,象征一般只适用于抒情作品。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贵族化的楠木又象征什么呢?(1)白杨树本身特点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哪里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显示了不软弱,不动摇的顽强精神,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用它象征内在品格近似的北方的农民和在敌后广大土地上守卫家乡的哨兵,也象征了在华北平原谱写历史的精神和意志。(2)作者为什么运用象征,而不直接写抗日军民呢?“人贵直,文贵曲”。美文运用象征,使文章显得含蓄委婉,让意境更美,给读者留下揣摩玩味的余地,同时,也可以逃过特定环境的政治劫难。(3)“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茅盾同志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二)赏析先抑后扬的手法,理解其作用。1、朗读第二段和第三段,思考:上下文是怎样衔接的?文意的重点在“单调”,还是“惊奇”?明确:描述完高原景色,写景色给作者的感受是先“雄壮”后“单调”,为写见到白杨树“惊奇地叫了一声”作衬托,意在突出白杨树蓄势。强调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