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财政学名词解释,论述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163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财政学名词解释,论述题.docx

上传人:2024678321 2020/8/11 文件大小:1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财政学名词解释,论述题.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名词解释:、资金分配说10、国家分配说11、社会再生产前提说12、剩余产品分配说13、社会公共需要说简答题1、简述“边际革命”对西方公共财政学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的“六大扣除”理论的内容。3、简述我国财政学界对社会主义中国财政理论的不同界说。4、简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的主要财政论点。论述题1、试述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的内容。2、试述我国公共财政收入体系的内容。3、试述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名词解释::以国家为主体的集中性分配,这就是国家财政。:斯密认为,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具有能够解决经济社会各种矛盾的神奇作用,因此,:政府只要像“守夜人”那样,:根据国家职责,确定了财政支出的项目和内容:①国防费。②司法费。②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即财政仅是以维持小政府的收支就可以了。:认为财政是货币资金赖以分配和使用的那些社会关系,所以财政是货币关系体系。:认为国家分配价值所发生的分配关系,就是财政现象的本质,并认为财政不仅与国家有本质联系,而且与商品货币经济有本质联系。7、资金分配说:认为社会主义财政是社会主义国家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8、国家分配说:认为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9、社会再生产前提说:认为社会主义财政是以生产资料全民所有的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客观存在为本质前提。10、剩余产品分配说:认为剩余产品是产生财政生产力的标志,而财政关系是国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11、社会公共需要说:认为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会集中化的分配关系,即是财政的一般本质或内涵。“边际革命”对西方公共财政学的影响。答(1)边际效用价值论被运用于分析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时,使政府公共服务成为具有价值的“公共产品”。(2)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引人,还使得市场等价交换原则也适用于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和费用的补偿分析。(3)边际效用价值论使得公共财政活动和公共产品提供的目的,从政府需要转到私人需要这一基点上。(4)边际效用价值论被运用于公共财政分析上,就使得有效配置资源的私人经济原则也适用于公共经济活动。(5)上述四大变化的直接结果是,公共经济和政府活动已不再表现为市场经济的异己分子,即财政活动不再是虽然有必要,但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来说都是尴尬的例外了。“六大扣除”理论的内容。答: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分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么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现在从它里面应该扣除:(1)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2)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3)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1)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2)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3).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答:(1)货币关系说、(2)价值分配说、(3)资金分配说、(4)国家分配说、(5)社会再生产前提说、(6)剩余产品分配说、(7)社会公共需要说。·斯密在《国富论》中阐述的主要财政论点。答:(1)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2)在市场优先的原则下确立国家的职责。亚当·斯密认为,国家(君主)只有三个应尽的义务:一是保护社会;二是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三是建议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3)财政活动的目标就是“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4)根据国家职责,确定了财政支出的项目和内容:①国防费。②司法费。②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5)公共财政应采用税收形式取得来自“人民的收入”,同时还论述了税收的四原则,即平等、确实、便利、节省。。答:公共支出体系实际包括两大块,一块是公共部门支出子系,另一块是社会保障支出子系。从公共部门支出子系看:是政府公共预算的支出部分,具体是:(1)纯公共产品的提供,如国防等公共部门支出由政府负责。(2)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如教育事业,基础教育应由政府提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应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3)市场不能提供或不能有效提供,但又是国家经济发展必须的,如公共工程等。(4)私人市场提供不足而又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必须的各种财政补贴等。从社会保障支出子系看,是社会保障预算的支出,主要可分两大部分:(1)不发达地区农村,应以家庭保障为主,政府社会保障预算支出为辅/(2)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必需建立社会保障制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