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荆轲刺秦王.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荆轲刺秦王.docx

上传人:我是开始 2020/8/12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荆轲刺秦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谢斌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2、 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二、 过程和方法1、 课前认真预****反复诵读课文;2、 查找资料,研究分析古人对荆轲的各种评价;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规1、 学****荆轲不畏***,勇敢坚忍的精神2、 用正确的历史规、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语2、 学****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用正确的历史规、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串讲法【课文分析】《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文章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英雄——荆轲的形象。文章对荆轲行刺前的精心准备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对行刺的过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教学设想】本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拟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设计导读提问,同时对文章剪裁、记叙与描写的综合运用作适当提示。在疏通词句和讲读的基础上,开展评述或辩论。【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骆宾王的《易水送别》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问:诗中的壮士是指谁?分析诗的意思,引出本文故事 一一荆轲刺秦王。(板书课题)简介荆轲: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二、解题:1、关于《战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所整理、校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该书记载了战国时期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语言流畅,记人、记事形象生动。全书共三十三篇,十二策。《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押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简介课文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年,即秦统一全国的大势已定,弱小的燕国也危在旦夕.(出示战国形势图)燕太子丹为了抵抗强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