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关于劳动价值论.doc

格式:doc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劳动价值论.doc

上传人:2028423509 2016/4/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劳动价值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关于劳动价值论一、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研究的背景 1. 《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宏篇。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等论著中,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要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必须认真攻读《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写成的科学巨著。马克思原计划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总标题, 分六册写作:《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3 卷(人民出版社, 1962 年)第 7页。)。 1859 年6月,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后, 他又决定改变他的写作计划, 着手写作《资本论》三卷本。 1867 年9月 14日, 由马克思撰写并亲自校订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83 年马克思逝世后, 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遗稿进行了整理, 先后于 1885 年和 189 4 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恩格斯逝世后, 有关剩余价值学说的其他遗稿, 由考茨基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书名编辑出版,但他对马克思的手稿作了许多删改和变动。 1954-196 1年, 苏共中央编译局按马克思的手稿次序和内容重新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 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 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 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 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第 36页。)。《资本论》问世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页脚和共产党人的必读书。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注重对《资本论》的学****和研究。 年至今,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讨论大约有五次: 第一次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以孙冶方为代表的经济学家, 开始关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地位、作用问题。从 1958 年开始,毛泽东同志和党内部分高级干部、理论家研读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明确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注:毛泽东: 《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毛泽东文集》第8卷, 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第 1版,第 34页。同时参阅《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清样本,上、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编, 1998 年1 月刊印。), 推动了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探讨。第二次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关于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涉及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第三次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关于“生产劳动”的讨论。在 60 年代初关于生产劳动问题讨论的基础上,于光远又提出:只要是参与物质产品生产的,包括教育、科研、文艺、服务等行业的劳动,都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注:参见于光远《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中国经济问题》 1981 年第 1期。) 孙冶方不同意于光远的观点, 指出: 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只能是物质生产劳动。(注:参见孙冶方《生产劳动只能是物质生产劳动》,《经济学动态》 1981 年第 8期。) 由此引发了理论界的讨论和争鸣, 并逐步形成了“宽派”、“中派”、“窄派”三种不同观点。第四次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关于“价值创造源泉”的讨论。苏星针对南开大学谷书堂关于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的观点(注: 参见谷书堂主编《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 .页脚海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第 110-112 页。) ,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劳动价值一元论》, 提出: 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 才是价值的惟一源泉。(注: 苏星:《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中国社会科学》 1992 年第 6期。)于是,由“谷、苏之争”,引发了“一元论与多元论”的讨论。第五次是中共中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和研究”(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后, 全国上下展开的新一轮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学****和讨论。这次讨论有两个鲜明特点: 一是从深化对当代劳动的认识入手, 探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新特点; 二是结合新的实际, 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形成的源泉问题,提出了多种不同观点和见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