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成本控制与设计、施工管理的关系首先是在设计阶段合预部门如何参与成本控制?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关键阶段。通过分析各项目的结算工作,我觉得目前在设计阶段最需要管理的是深化设计的管理,在今后的项目中,通过在招标中规范深化设计的标准,是可以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的,也为项目顺利结算创造便利条件。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现场工程师在施工一线要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施工单位的一些惯用伎俩:第一招,无中生有在投标时施工单位为了中标,会尽可能压低报价,而在施工期间需要更换的材料,要想让他们也同样报低价谈何容易。所以,在施工期间尽可能不要更换合同中已明确的材料。另外,如果施工单位采取不平衡报价的方式,而在施工过程中提出将其超低报价部分的内容进行替换,这时若我们采取默认的态度,最终只有我们自己承担损失。我的观点是施工单位有想法是正常的,但想不想管,能不能管住那就要看现场工程师的本事了。第二招,偷梁换柱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制定技术标准时煞费苦心,但我们是否更进一步的思考过,我们制定技术标准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要让施工单位按照我们制定的技术标准圆满的完成我们所希望的产品,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一旦客户发现问题,我们何言以对!因此,我认为既然在前期制定了技术标准,那么在施工期间就要严格按技术标准去要求,去检验。否则,所谓的低价中标就是无稽之谈,标准都可以不执行哪里来的低价?我们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核查我们自己制定的技术标准上面。第三招,鱼目混珠这一招与第二招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手法更高超、更隐蔽。施工单位还时常会提供给我们这样的产品:外观看似不错,实则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种状况,到了结算时怎么办?重新大规模返工已不可能,罚款?起诉?到头来两败俱伤,承包商失去的是利润,我们失去的是产品的品质,是客户的信任。第四招,技术壁垒我们在制定技术标准之前,通常要和投标单位进行沟通,投标单位也会尽可能的展示自己的技术优势,但我们应该采用的是大部分投标单位都使用的技术,不要为个别单位宣传的超前技术所迷惑,毕竟我们只是专业技术人员,不是这个行业的专家,超前的技术是否可行,是否经过大量的实践的检验,都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当然,更隐蔽的技术壁垒还存在于设计之中,设计院给出的技术参数可能就是按照某一产品型号的标准制定的,这就更需要我们的智慧,我们要依靠设计院但又不能为设计所左右。第五招,拖延战术在施工期间,为了抢工期,许多同事放弃了宝贵的休息时间,力口班加点拼命的干。同时,也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合作方是否同我们一样也在赶工?表面上可能是这样,但有些时候确不一定,毕竟终极目标不一样,我们是为了给客户交出满意的产品,他们是为了通过工程建设获得最大的利润。利益的出发点不同,就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第六招,避实就虚施工单位进场后,通常会以办理洽商的形式追加费用,对于合同中没有的材料设备还要进行认价,这时,选择何种材料设备对施工单位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他们会千方百计找到那些市场上相对稀缺的品种,来请甲方进行认价,并从时间上、材料描述的准确性上、样品的提供等等各个方面给甲方的认价工作人为的制造种种障碍, 让我们有苦说不出,最终达到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第七招,浑水摸鱼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现场工程师都是很善良的,但是我们的合作方却并不一定都是善良之辈。施工单位提出的洽商,我们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