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每年秋季开学, 意味着很多幼儿由家庭走向社会, 幼儿从这一刻起, 就迈出了家庭的狭小天地,而真正走进了充实灿烂的集体生活。然而,幼儿初次离开亲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将面临许多不适应:没有亲人,只有陌生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没有人整天围着自己转;吃点心, 玩玩具不能随心所欲。面临着陌生环境对自己的挑战和冲击, 他们的反应是哭闹, 拼命地哭喊、尖叫, 不让父母离开, 无视老师的安慰, 拒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或者会静静地坐在活动室的一角, 默默地伤心流泪, 不理不踩其他小朋友, 也有的会拒绝进食。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幼儿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亲人分离是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 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应。幼儿刚入园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说来, 孩子眷恋父母,是人之常情,也是人的天性或本能。依恋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表现。一定的依恋, 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日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由于孩子过分的依恋而产生的分离焦虑, 会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 那么, 长时间处于消极的焦虑状态,会严重地影响幼儿身心发展。对于入园焦虑的干预措施有很多, 所有的措施都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三个问题: 不安全的认知、负性情绪和逃避的行为。并且, 这些措施都需要家园双方的密切合作。下面, 笔者就针对新生入园焦虑的各种现象进行逐一分析。案例一:选择性缄默 QQ 小朋友在刚进幼儿园的一段时间几乎不说话,虽然她在家里话很多。一整天,她只是在向老师提要求时才说最简单的话,如:“我想尿尿。”但她似乎非常注意观察老师和别的小朋友, 她看人的眼神非常专注, 几乎是紧盯着对方, 尤其注意观察老师的言行。她会记住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许多细节, 回家后详细地复述给父母听。她告诉妈妈她害怕幼儿园, 不想上幼儿园,她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不想说话。分析: 个体原因这是一个因为入园焦虑而产生“选择性缄默”的孩子。她的语言发展很好, 但是她担心交流会给自己带来意外的麻烦。她默默地观察周围, 揣摩老师的要求, 行动小心谨慎, 循规蹈矩。这种对新环境的不良适应如果没有得到矫正,将会发展成为“社交恐惧症”。孩子对新鲜刺激的反应速度与程度是不同的。有一些孩子天生容易过度兴奋或者退缩, 对新环境的刺激反应过分的敏感, 这种稳定的特质是引发入园焦虑的危险因素。 QQ 就是这样一个敏感的孩子。她不习惯幼儿园里的集体活动规则,害怕因为做错事情而被老师批评, 对集体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约束感到很不适应。这可以从她回家对父母口述的幼儿园生活看出来——她把同班孩子受到批评的次数和原因一次不漏地记在心里。由于害怕批评, 她开始拒绝上幼儿园,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早上入园前都表现出痛苦的样子。家庭影响通过观察老师发现, QQ 的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过分关注, 行动上过度保护。孩子对父母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在家里几乎寸步不离地跟着母亲, 晚上要求与父母同睡, 平时缺少独自面对外界环境的机会, 缺乏应付外界环境变化的心理承受力, 所以孩子在离开父母时非常痛苦。为了保护自己,孩子在面对新环境的时候小心谨慎,沉默寡言,惟恐做错事情。干预措施: (1 )安全认知大力鼓励孩子,抓住任何时机表扬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知道老师喜欢她。(2 )行为强化为了强化孩子的正行为, 老师经常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