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七章官僚权威主义理论
一、理论背景:
阿根廷政治学者奥德尼尔(Guillermo Odonnnell)根据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地区现代化发展到相当水平的以后、排除民众的参与为特征的权威的政治体制而提出的的一种社会理论。
理论背景是:
第一,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是官僚权威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背景。官僚权威主义理论继承了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视角,同时把分析单位缩小到特定地区,并根据特定地区的经验是是推导出更为具体的结论。官僚权威主义理论弥补了世界体系理论的重要权限。和依附理论,重剑分析的是第三世界国家落后的外部原因,缺乏内部原因分析和政治学的视角。官僚权威主义理论继承了依附理论的依附——中心分析框架,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后发展国家的内部因素,不仅考虑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一政治体制之间的互动关系,基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而且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综合了政治因素,官僚权威主义理论极大的发展了依附理论。
第二,官僚制理论。
莫斯卡认为,官僚制是工薪官僚的集合体。
韦伯认为,官僚制是指从由被任命的雇员组成的行政体。韦伯认为,现代官僚制有以下几个特征:
其一,官僚制重视效率性、专门性、合法性、合理性。
其二,官僚制的运行依赖于无视人格的法规和分工结构。
其三,官僚制的正当的权威是合法的权威。
其四,胜利的编制,以严格的层级秩序为前提。
其五,官僚的任用与升迁,严格遵循实绩主义原则。
在任何社会,国家官僚制在政治过程(获得统治权和形式统治权)、社会过程(社会结构的组织及其维持)和经济过程(资本积累及分配)中,承担的核心功能,并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仲裁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官僚制,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政治发展是指政治结构的分化、功能的专门化、文化的世俗化。
官僚制的发展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是正效应。官僚制的发展意味着政治体制结构的分化和专门化。
官僚制也可能阻碍政治发展。组织的层级化、人际关系的非人格化、指挥与监督的权威主义化湿官僚制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与民主精神的价值指向并不一致。
三个视角:
第一,民族主义的视角。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发展理论的框架,一依附理论为主要理论资源,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说明六七十年代中南美洲出线的权威主义体制的特征及其因果关系。
第二,政治经济学视角。不同国家现代化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伴随着不同的政治问题。奥德尼尔从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相互关系的角度,解释和说明了权威官僚主义的因果关系。
第三,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奥德尼尔首相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界定了国家概念,并明确指出了国家自主性的相对性。以此为前提,从连接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合法性入手,分析和说明了官僚主义权威体制的政治紧张和脆弱性及其发展趋势。
二、官僚权威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命题
官僚权威主义概念,是官僚制和权威主义的复合词。
阿根廷和巴西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出现三种不同体制的类型:
第一是寡头体制。这个体制适应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政治精英依赖于农产品出口阶层,以农业为政策导向的寡头体制。
第二,随着寡头体制出现的,以进口替代工业的结果而出现的,以民众势力的联合为基础的,融合性的民众主义体制。
第三,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而出现的,排除民众的参与为特征的体制。整个体制叫做官僚权威主义体制。
官僚权威主义体制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高级行政职务由技术官僚集团所控制,他们关心的是技术合理性和效率,而非民意。
第二,排斥性。在政治上排挤民间团体。利用各种手段控制切断民间团体及其同盟接近决策的渠道。官僚权威主义不仅是国家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同时又作为社会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渗透在军队、大企业、学校、利益集团等各种社会组织之中。
第三,精英联盟。以压制为专门职能的军队、承担国家的发展职能的技术官僚和直接经营企业的企业家集团结成同盟,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所有主要部门,以排除民众的参与的方式维持社会和政治稳定。
第四,社会问题的非政治化。官僚权威主义国家动员各种手段,把社会问题非政治化。社会问题只能成为有高级技术官僚们负责处理的纯技术性的问题。
第五,依附性资本主义的深化。官僚权威主义不仅出现在依附性资本主义的深化阶段,而且,依附性资本主义共生于经济发展的相当一个时期。
第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倾向。官僚权威主义的经济体制在原则上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体制,但是,国家枝节拥有生产资料或者对金融和资本实行强控制
第七,代议机构的形式化及社团主义倾向。在官僚权威主义体制下,代议机构形同虚设,利益集团和舆论媒体的活动受到严密控制。民众和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行为,把社团主义机制而进行。官僚权威的国家夸大宣传国家危机,以此强化社会整合。
三、官僚权威主义体制出现的原因
奥德尼尔认为,官僚权威主义政治体制的出现,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