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2020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

格式:doc   大小:11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0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相惜 2020/8/14 文件大小:1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0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巩固练习新人教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3*。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要作品有《》《》等。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其《雨巷》一诗传诵一时,因此有“雨巷诗人”的美誉。另有《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狱中题壁》等名诗流传。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与何其芳、李广田还合出过一本名为《汉园集》的诗集,因此三人被合称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雕虫经历》《慰劳信集》,译作《莎士比亚悲剧四种》等。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197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爱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月夜》: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1918年1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发表了沈尹默的三首诗,即《鸽子》《人力车夫》和《月夜》。后来,他的《月夜》和《三弦》,一直是人们称道的好诗。康白情说,“第一首散文诗而备具新诗的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并认为此诗“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足见它一开始发表,就引起了诗界的注意。《萧红墓畔口占》:1940年1月,戴望舒和萧红在香港首次见面,却一见如故。而在此之前,萧红已应戴望舒的约稿。萧红晚期的主要作品《呼兰河传》也是经戴望舒之手在《星岛日报》连载。1942年1月,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葬于浅水湾丽都酒店海边。当年11月,戴望舒和好友叶灵凤一起拜谒萧红墓,“口占”初稿即在此时吟就。《断章》:本诗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风雨吟》: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吟》这首短诗。《统一》:本诗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哲理诗“哲理诗”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绝句,新诗则一至四句均有出现。由于诗与哲学都是以***万事万物的核心为天职,所以哲理诗侧重于将人们的生活诗化,总结人生智慧,传达理趣。哲理诗的“理”在情景中而感发,内容幽远奥妙。如陈毅的《冬夜杂咏·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写作哲理诗,要语出自然,有警句创见,避免概念化、一般化,切忌人云亦云,浅薄无味。。《月夜》:诗人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表现了五四前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强大的独立自主意识和对自由的渴望。《萧红墓畔口占》: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谒萧红墓的经历和感想,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断章》:诗人通过描绘四幅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剪影,带给我们丰富的哲思。启迪我们: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不是绝对和孤立存在的。《风雨吟》:诗人通过描绘暴风骤雨摧折下大地被淹没的景象,展现了“我”愿做年轻舵手的决心,表达出一种战胜风雨、一往无前的决心,充分体现了“我”面对风雨的勇气和责任感。《统一》:诗人以树叶、花朵、果实为意象,形象地阐明了现象与本质的道理,指出不要被众多的表面现象迷惑,要认清事物的本质。.《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2.《月夜》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体会诗《萧红墓畔口占》中“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的情感表达。“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