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7.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7.docx

上传人:1338909**** 2020/8/16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7.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7(总分:,做题时间:90分钟)一、 {{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 首次提出了与环境性质相似的“国土空间”的概念。〈〈全国环境区域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环境规划方案》〈国家区域功能规划方案》(分数:):[解析]2011年6月,由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首次提出了与环境性质相似的“国土空间”的概念,即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力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被称为环境保护耳目的是 (分数:):[解析]环境质量标准是判断环境质量好坏的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判断排污者是否行政违法的标准,环境监测被称为环境保护的耳目。离开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这些科技手段,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就难以实施。下列关于公众环境权益的说法错误的是 公众环境权益是公民基本权利中与享受优美环境相关的、非独占性的权利和利益的集合公众环境权益是公民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享有的不受他人干扰和侵害的权利与利益任何改变环境状况的行为都可能侵害公众的环境权益公众在私权意义上适用环境权益的前提是妨害或侵害的实际发生(分数:):[解析]公众环境权益既是公民基本权利中与享受优美环境相关的、非独占性的权利和利益的集合,也是公民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享有的不受他人干扰和侵害的权利与利益。由于该项权益的实现与公众稳定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所以任何改变环境状况的行为都可能侵害公众的环境权益。公众在私权意义上适用环境权益时,不必等到妨害或侵害的实际发生才可以行使权利,消除危险、排除妨害以及补偿可得的利益损失等具有预防效果的民事责任形式也是一种可行的法律救济方法。以排放为特征的开发利用行为是 环境容量利用行为自然资源利用行为环境容量利用行为或自然资源利用行为环境容量利用行为和自然资源利用行为(分数:):[解析]开发利用行为,是指行为人以牟取环境容量与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益为目的,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质与能量或者开发自然资源等利用和改变环境的活动。根据开发利用行为的方式,可以将它们分为环境容量利用行为和自然资源利用行为两大类。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排放为特征,后者以索取为特征。有关人民政府在审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将作为决策的重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C.“三同时”(分数:):[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关人民政府在审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当将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作为决策的重要根据。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一般属于 强制性环境标准推荐性环境标准强制性环境标准或推荐性环境标准强制性环境标准和推荐性环境标准(分数:):[解析]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一般属于推荐性环境标准。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环保专项资金不得用于 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环境卫生、绿化项目污染防治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分数:):[解析]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第18条的规定,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保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主要用于下列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贷款贴息: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下列各项中,属于2012年修订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一类区的是 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分数:):[解析]2012年修订后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两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对于城镇污水的排污单位,应当 ,又要缴纳排污费(分数:):[解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 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下列关于其他能量污染中的振动说法错误的是 振动具有客观性质对心理和感觉上造成影响局部多发且不发生二次污染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振动控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