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深度剖析物理试题求解过程中的审题解题可以由审题、提出解题方法和思路、作答与演算、以及审视答案等四个环节组成,审题是求解物理问题的第一步工作,同时也是决定解题成败的关键。解题中的审题就是通过审阅题文和题图,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过程,想象物理图景,明确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间的关系等而进行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活动。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但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而且包含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培养和提高审题能力是提高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审题的三个基本环节把题目的表述转化为物理情景,发掘隐含条件情境即情景和境地,物理试题往往在一定的情境中立意,它总是以文字或图形、图象的方式将这一情境告诉学生,并且提出需要解决的物理问题。这种情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理情境,有时也称为物理情景或物理图景。求解物理问题分析情境非常重要,如果对物理情境分析不清,就不可能正确地解答物理问题。中学物理问题中常用的图景分析有:受力图景分析、运动图景分析、能量转化图景分析等;因此,学生必须依据自己的想象能力,去认清题目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例1A、B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为h=15m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0=10m/s。A球竖直向下抛出,B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1)A球经多长时间落地?(2)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图1【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考生缺乏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导致对物理问题的运动图景不清。第(2)问“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在求出B球的水平射程x竖直下落高度h后,有的考生就认为A、B两球间的距离是。若考生画出如图所示的运动过程示意图(见图1),就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解答】:(1)A球做竖直下抛运动h=v0t+gt2将h=15m、v0=10m/s代入,可得t=1s。(2)B球做平抛运动x=v0ty=gt2将v0=10m/s、t=1s代入,可得x=10my=5m此时A球与B球的距离L为L=RmvoLB图2将x、y、h数据代入,得L=10m练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L,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处在方向竖直、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的导体棒与固定弹簧相连,放在导轨上,导轨与导体棒的电阻均可忽略。初始时刻,弹簧恰处于自然长度,导体棒具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在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1)求初始时刻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2)若导体棒从初始时刻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力Ep,则这一过程中安培力所做的功W1和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1分别为多少?(3)导体棒往复运动,最终将静止于何处?从导体棒开始运动直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为多少?〖参考答案〗:(1);(2);(3)。把物理情景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或要求COD图3例2如图3所示,两个水平放置的带电平行金属板的匀强电场中,一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端栓着一个质量为m,带有一定电量的小球,小球原来静止,当给小球某一冲量后,它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若两板间电压增大为原来的4倍时,求:(1)要使小球从C点开始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开始至少要给小球多大冲量?(2)在运动过程中细线所受的最大拉力。【分析】:对本题的物理情景不难想象:一绳系带电小球在两板间原来的电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后来两板间电压升高为4倍,小球仍在竖直面内作圆周运动。但这两情况下相应的物理条件是不同的,必须注意正确地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条件。【解答】:(1)设原来两极板间电压为U,间距为d,小球电量为q,因小球开始能在电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故小球所受电场力向上,并且和重力相等,所以小球带正电,且满足qU/d=mg…………①当两板间电压增到4U时,设需在C点给小球的冲量为I才能使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并且C点就是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等效最高点,(即临界点)在等效最高点处小球的线速度最小,小球所受新的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恰好满足在该处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此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零(这是等效最高点的特点),即:…………②∴………③(2)小球在最高点D时就是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等效最低点,小球在等效最低点处的线速度最大,所以细线L所受拉力最大,设拉力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有:…………④小球C点运动到D点过程中,重力和电场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⑤由②式得小球在等效最低点处的线速度…………⑥将⑥式代入④式,得T=18mg把物理条件或要求转化为数学条件或要求从而选择正确的物理规律加以解决。例3如图4所示,两平行金属板间有一匀强电场,板长为l,板间距离为d,在板右端l处有一竖直放置的光屏M,一带电量为q,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