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土木水利概论大作业姓名刘荣桢学号 201151019 班级土 1104 钢桥工程发展与未来前言桥梁是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跨越山川,河流而设计的建筑物。桥梁的建造往往要占道路总造价的百分之十到二十。桥梁的建设可以体现出一个。一个好的桥梁工程往往是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骄傲。它的设计, 不仅可以提供跨越障碍的建筑物,还可以帮助美化城市。其中桥梁结构中,按材料分类可以分成好几种,分别有木桥、圬工桥(包括砖、石、混凝土桥) 、钢筋混凝土桥、钢桥等。本文所写的是钢桥。钢桥利用钢为原材料, 使得桥梁强度更高, 刚度更大, 但是重力却更小。大部分钢桥在工厂首先预制,然后运往工地拼接, 施工用的时间段, 加工方便且不受季节影响。钢桥的跨越能力是所有其它桥中最大的、它最合适无工业化制造、便于运输、安装快、钢桥构件易于修复和更换, 但是钢材容易腐蚀, 维护所需要的费用较大。我国发展历史我国的钢桥建设开始于 100 多年前。清朝末期, 政府没有技术人才, 当时的钢架桥大多是由外国人主持建造。例如说 1986 年由俄国和比利时建成的哈尔滨松花江桥, 1905 年由比利时人建成的郑州黄河桥等。我国第一座钢桥工程是滦河大桥,由詹天佑设计指导完成。詹天佑的钢桥工程, 开启了我国钢桥建设的新纪元。詹天佑之后, 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 1937 年开始设计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的建设,拉开了我国大跨度钢桥建设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桥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时期。到 1990 年时主跨大于 100 m 的铁路钢桥就已经有了十余座。像是 1957 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 为公铁两用桥, 正桥为三联, 每联为 3× 128 m 连续铆接钢桁梁; 1968 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 也为公铁两用桥, 上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由一孔 128 m 的剪支钢桁梁和三联 3× 160 m 连续钢桁梁组成。在此时期, 公路钢桥发展也尤为迅速,如 1984 年建成的拉萨河达孜悬索桥,其主跨度为 500 m, 1989 年建成的上海南浦大桥为主跨长 464 m 的三跨连续组合斜拉桥。中国进入 90 年代是, 钢桥发展速度到达了历史最快的时候。大量跨度大, 难度大的钢桥建成。例如江苏苏通长江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建成于 2008 年。我国主要钢桥我国钢桥建设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目前世界主要的桥梁的结构有斜拉桥和悬索桥。比较起来悬索桥要比斜拉桥的跨度更长。我国目前建成的世界跨度最长的斜拉桥是江苏苏通长江大桥。它是七跨连续钢箱梁斜拉桥, 总长度有 2088m , 它的主梁是偏平封闭钢箱梁。建成于 2008 年,它的建成击败了之前最长的斜拉桥是日本多多拉大桥(Tatara bridge) ,跨度为 890 米。我国的斜拉桥中比江苏苏通长江大桥跨度低点的是建成于 2005 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三桥是我国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主桥双塔钢箱梁斜拉桥的索塔采用钢结构; 全长约 公里。主跨跨径 648 米,设计为 6车道高速公路。工程耗资 39 亿元,用 万吨的 Q370qD 钢。位于斜拉桥后面的有南京长江二桥, 武汉长江三桥, 长度分别为 1258 米与 1078 米悬索桥的最大跨度要大于斜拉桥, 我国最大跨度的悬索桥是江苏润杨长江大桥北汊桥, 全长 23. 66 公里;由 470+1490+470 m 单跨双铰钢箱梁悬索桥和 +406+ 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组成,斜拉桥长 758 米。大桥共使用各类钢材总量 16. 3 万吨, 其中钢箱梁用去 13000 吨, 斜拉索用去 636 吨, 其他钢材用 7000 吨。它的本质属于斜拉桥与悬索桥的结合。位于这座大桥之后的有江阴长江大桥, 香港青马大桥, 全长分别为 1385 米和 1377 米。钢桥发展状况 1 大跨度大跨度钢桥以索梁结构体系为最适合的桥式, 如悬索桥和斜拉桥。悬索桥是跨越能力最强的桥型之一, 其雏形三千年前已在我国出现。 19 世纪末, 其跨径突破 300 m, 但当时的问题是活载挠度过大, 曾通过增大加劲梁刚度来解决这一问题。之后, 随着挠度理论的诞生, 材料、施工方法和计算理论的进展, 悬索桥进入一个朝低高度主梁、高强度材料和大跨径方向发展的阶段。涌现出跨度 100 0 米以上的悬索桥, 如主跨为 128 0 米的金门大桥(1937 年) 。这些桥加劲梁均以桁架为主。斜拉桥诞生于 17 世纪, 二战后由于高强度材料的广泛应用、施工方法的改进和结构理论的发展, 使这一古老的桥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如今,在短短的 50 年里,钢斜拉桥有了飞速的发展, 成为了 200 m~ 800 m 跨径范围内最具有竞争力的桥梁结构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