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坑混合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监测分析摘要:明挖基坑在富水砂层条件下,支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两排锚索及一排钢支撑的混合支护体系。在施工工况变化因素下,监测基坑结构体系变形及受力变化。分析了在正常开挖情况下及桩后土体不稳定情况下结构内力各口变化情况,为同类工程结构变形规律及风险研判提供参考。关键词:明挖基坑;富水砂层;混合支护;基坑监测Abstract:Theopen-cutpitinthesandundertheconditionsofthewater-rich,supportingstructureusingboredpiles,tworowsofanchorcableandarowofsteelsupportmixed-,,:open-;waterysand;mixedsupport;excavationmonitoring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引言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发展较快的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纽带。受轨道交通线路周边环境等因素制约,在轨道交通线路经过时须在地下穿越,在有场地条件情况下,结合本工程富水砂层的水文地质条件,一般采用风险较低的明挖法施工。明挖基坑支护形式较多,以往基坑工程多采用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内支撑、SMW工法[1]等支护形式,但对地质条件复杂,限制因素较多的工程选用混合支护形式变为十分必要。本文以海南某铁路机场隧道为背景,对明挖基坑混合支护形式在开挖过程中混合内力变形及影响进行分析,反馈施工,确保施工安全正常进行。1工程概况该隧道位于海口市琼北地区,全长4600m,试验段基坑位于海拔高度10〜15m,基坑深度约15m,,其中基坑上部采用放坡开挖,高度段约站,比例1:1,基坑下部采用混合支护段基坑深度约12m。,11・11~,—,-0・39〜-。。因临近机场,受此条件制约降水采用坑内降水+旋喷桩止水帷幕。受岛内钢支撑数量较少影响,在试验段自上而下1、2排支护形式采用2排锚索支护,通过对各种锚索形式比选[2],选择拉力分散型锚索作为锚索结构形式。在选择基坑底部第3排支护形式时考虑地下水位较高、锚索成孔困难,故采用钢支撑支护形式。支护结构形式见图1,支护结构参数见表一。图1明挖基坑支护结构剖面图表1基坑支护结构参数支护结构材料参数设计预加轴力钻孔灌注桩直径lm,,C30混凝土,主筋HRB335直径28每根桩28根均布主筋净保护层厚度70mm,-拉力分散型锚索1860MP&①:1・h-基坑设计开挖深度;f-,自身结构监测包含支撑结构内力变形监测,环境监测主耍为周边地表、建筑物、水位等监测项冃。参照相关规范[3][4],本基坑按2级基坑进行监测,自身结构监测项目及频率见表2表2基坑监测项目及控制标准[5]序号监测项冃累计值速率控制值绝对值nnn相对深度(h)控制值mmmin/%%53支撑轴力70%f/4锚索轴力5桩身应力注:1・h-基坑设计开挖深度,f-设计极限值;(h)控制值计算较小者。,隧道试验段在监测布点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表1中监测前4项为20m布设一断面,桩身应力布设为40m布设一断面,&,最大拉应力400MPa与主筋直径匹配的弦式钢筋测力计,布设方法为在制作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