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民事法律司法判例司法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事法律司法判例司法论文.doc

上传人:2982835315 2016/4/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事法律司法判例司法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民事法律司法判例司法论文一、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的相对性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 反映的是某一国家和地区市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民法的需求和变动中的市民社会不断冲破法典的束缚, 摈弃过时规范认可新规范的事实。法典化和非法典化都是相对的, 任何国家任何法系都不能实行绝对的法典化和非法典化。纵观世界各国, 大陆法系以法典为第一法源, 以判例法补充法典, 判例为第二法源;英美法系以判例为第一法源, 也辅之以成文的法律供法院援用。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历史, 在 1986 年通过了民法通则,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制定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的基础上, 通过了统一的合同法,198 6 年制定了继承法,195 1 年制定婚姻法并几经修改,20世纪 80 年代初制定了商标法、专利法, 之后也几经修改,1990 年通过了著作权法, 之后也作了修改, 中国的物权法也在制定中。依照十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 制定物权法之后, 还将制定侵权责任法和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上述法律制定之后, 中国的民法体系即形成, 是否在此基础上编撰民法典, 十届全国人大没有明确列入规划, 学者间争论很大, 无非两种可能: 一是各民事法律单独存在, 中国没有民法典, 但有一个完整的民法体系;二是在各民事法律基础上编撰一个民法典。中国的许多民法学者, 由于受大陆法系传统的影响希望编一个民法典, 而中国独特的民法立法过程, 是依据社会的需要分别制定系列的民事法律, 少数人主张这些系列的民事法律简单编在一起就是一个松散的民法典, 没有必要再重新制定民法典。因此, 在中国, 存在一个制定逻辑严密的民法典与松散民法典的争论, 如果说民法法典化是指一个民法法典必须体系严谨, 逻辑性强, 松散的法典就不是民法典化的思想, 况且, 松散地编到一起与不编到一起又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呢?不编到一起不是也可以吗?而且修改起来更为方便, 这应经过实践检验一下。如果各个民事法律分别存在, 但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 构成了一个中国完善的民法体系, 虽然没有统一的民法典, 这可能更类似反法典化的思潮, 但作为中国民法体系中的各个法律, .页眉. .页脚又分别为一个小法典, 实际是将一个***典化为若干小法典, 这与民法法典化又似乎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因此, 我认为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都是相对而言的。非法典化, 不可能完全实行判例制度, 不要成文法。美国是判例法的国家, 然而就民法而言, 判例之外也有律师协会在判例法基础上编撰的《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美国合同法重述》这样一些供各州法院选用的法典, 因为判例必定过于浩繁, 不便于人们掌握, 而有的民事法律又不可能不是制定法, 如西方某些国家, 包括判例法系国家关于脑死亡、器官移植的法律、***的法律、同性婚姻的法律以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都是制定法。法典化, 也不可能完全施行成文法, 不要判例。大陆法系各国, 民法典之外均有判例, 民法的许多规范只有通过判例才能明确适用于不同情况, 通过判例弥补成文法典的不足, 通过判例的法解释使法典成为有生命的法律, 不断进化的法律。中国虽无民法典, 但每出台一种民法法律, 都以以往的司法案例为基础并通过最高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指导法律的实施。二、中国的民事司法案例与判例法试点(一)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法院就具体案件的请示所作出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民法长期不完善, 按照中国的司法制度, 为保证司法统一, 下级人民法院在解决案件中遇到疑难问题, 可逐级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请示, 最高人民法院就具体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出批复, 下级法院依此批复作出判决, 但并不直接引用此批复。这种批复下发全国各法院, 各级法院必须参照执行, 因此, 具有法律效力。在改革开放前和 20 世纪 80 年代前半期, 这是中国司法解释的主要形式。另一种司法解释则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实施民事法律政策若干问题的意见, 以供法院参照执行, 但不得在判决中直接引用。 1987 年实行公布案例制度之后, 加之民法不断完善, 这种批复不再像以往那样经常出现, 但仍是司法解释的形式之一。如民法通则实施之后, 由于民法通则没有对死者名誉权保护作出规定, 天津市中级法院受理了“陈×× 诉魏×× 、《今晚报》侵害名誉权纠纷案”, 陈的女儿吉×× ( 艺名荷花女) 生前从艺情况被魏某写成小说并在《今晚报》连载, 小说虚构了荷花女多次恋爱并被帮会头目侮辱的情节, 陈某认为损害了女儿的名誉权, . .页脚讼。天津市中级法院经天津市高级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荷花女死后其名誉权是否应予以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天津市高级法院, 批复“荷花女(艺名)死亡后, 其名誉权应依法受到保护, 其母陈×× 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天津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