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高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同步练习题17.doc.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同步练习题17.doc.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6/4/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同步练习题17.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训练 2 外交关系的突破 1 .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时曾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有“德”主要是指() A .支援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B .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C .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支援了中国的“一五”计划建设 2 .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 “(1971 年) 我的飞机刚刚起飞,就传来消息: 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A .美国支持*** B .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 .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 D .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 1972 年, 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 195 0年到 197 1 年, 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 .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D .美中两国之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4. 1970 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 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 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A .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 .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C .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 .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5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 “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 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这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A .官方交流 B .高层互动 C .以民促官 D .经贸引路 6.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 70 年代初期, 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A. 新中国成立初, 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 美苏“冷战”的影响; 1971 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 .中苏建交; 70 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7. 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 1972 年夏天, 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 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 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A .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 .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 .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 D .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8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说: “尽管从我的愿望来讲,希望加紧实现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但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如果时机不成熟,这种愿望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1972 年中日建交的时机“成熟”不包括()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日本对二战的深刻反思 C .中日民间交往的推动 D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9. 阅读下面三幅图片: 请回答: (1) 依据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