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浅谈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doc

上传人:fangjinyan201701 2020/8/2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亲子关系与健康人格的形成蔡少真新生儿如果没有母亲或她的代理人的喂养和照料,便无法生存下去。这促使了婴儿对母亲产生依恋。依恋是人类最初始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它通常在五六个月至九十个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在一岁半至两岁半达到高峰。如果不是孩子大脑或身体发育有缺陷或障碍,不出现依恋的原因便是亲子关系出问题,例如,母亲或她的代理人并不爱孩子,很少接触孩子,不爱抚孩子,不跟孩子交流情感等。代理人更换频繁也使孩子无法产生依恋。从来没有过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只顾自己而对别人毫无感情的人,也可能成为缺乏安全感或对人过分猜疑而不信任的人,还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人,如此等等。孩子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相互作用之中进行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着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发生障碍或缺陷,也决定着社会化所可能达到的水平。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的核心部分或基本结构,是在学龄前即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大体上定型的。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亲子相互作用的产物。马斯洛认为,人有多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性质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这些基本的需求在人生开始的几年里就已经存在。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障碍。对婴幼儿来说,父母亲的态度和行为应具有前后一贯性,这样,他们才能有把握地预测未来,也才会有安全感,才不至于产生矛盾心理及形成分裂性人格。儿童基于昨天什么行为被允许或得到赞许,他们便能推断今天的什么行为也会得到允许或赞许,他们对自己和未来便有了信心,便有了安全感。我们必须明确,对儿童造成威胁的,并不是毒蛇猛兽,也不是自然灾变,而是周围的人尤其是负有养育责任的人的行为疏忽或失误。如果孩子今天的什么行为得到赞许,什么行为受到制止,不能取决于父母的一贯态度,而是取决于父母此刻是否头痛或消化不良,取决于父母今天的心情是否愉快,甚至是取决于父母打麻将、***牌、玩游戏的输赢,那么,将为儿童深深地埋下不安全感,这是将来患神经症的一个重要根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之间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或对某一件事情处理上,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很多青年人的心理冲突可以从父母教养原则本身和教养原则的不一致性那里找到根源。一位23岁的女大学毕业生问心理咨询师:'我现在该不该谈男朋友呢?'交谈得知,她的父母亲一直向她灌输这样的思想: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学****学****好,自然就有人来找你,用不着发愁找不到对象。这位姑娘在大学四年之中,几乎从来不跟男同学交往,参加工作近一年来,一遇男同事跟她交谈,她就觉得不知说什么好,感到无话可说,十分尴尬。这位姑娘虽然年龄早已成年,而其心理发展还很不健全和成熟,尤其在社交能力和性格方面还不如一位健康的初中生成熟。其恋爱观念的偏差更给她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前面提到了幼儿依恋情感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就必须逐渐'放权',鼓励孩子在家庭外与同龄人交往,鼓励孩子独立自主。依恋的发展有两种可能,一是独立自主精神的发展,一是转变为对父母的依赖,依赖是一种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