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8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主要知识点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四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节岭—淮河线1、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2、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5)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6)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7)水田与旱地分界线(8)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4、四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根据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理区域。四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具体是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以平原和高原为主1)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2)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丘陵、辽东丘陵。: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400-800毫米。:(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北方地区由于缺水,: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旱地。: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1)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2)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3)的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半岛工业区。:、、、等。:、、、。: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区):东临黄海、东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以汉族为主,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南部有小面积的热带季风气候。:800毫米以上。:长江、珠江水量大、汛期长(珠江最长),含沙量小。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平原。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原有“鱼米之乡”:岛、雷州半岛、岛南部、省南部(热带季风气候)。: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1)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区。2)岛是国主要的产胶区,天然橡胶的产量要占到全国的六成左右。::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铜、铝土、钨、汞、锡、锑、铅锌等)::三峡、洲坝、二滩、龙滩等。(西北地区的中西部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包括、和三个自治区及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汉族约占全国的2/3,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高原和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的非季风区。:干旱。:地处陆,距海遥远,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400毫米以下(东部的400mm往西减到200mm,再到50mm以下),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