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训练 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 “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 .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 .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 .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2 .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 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参知政事 3.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 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 .决策权 B .行政权 C .军政权 D .财政权 4 .唐承隋制,置御史台,设御史大夫一人,正三品。《唐会要· 御史台》云: “正朝廷纲纪,举百家紊失。”《新唐书· 百官志》云: “大夫掌以刑法典章, 纠正百官之罪恶。”唐御史台的主要职能及设立的根本目的是() A .监察,揭发百官罪恶 B .礼仪,重视社会教化 C .监察,强化皇权统治 D .刑法,维护百姓利益 5. 《唐摭言》载: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 注: “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 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 .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B .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 .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D .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6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场景,许多成语典故都与此考试制度有关, 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一梦等。该制度() A.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B .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C .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 .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7 .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 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 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王玺” 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广泛推行封国制 C .实行郡县两级制 D .推行单一县制 8. 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③④②① B. ②④③① C. ④③①② D. ①③②④ 9.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 夏商周) 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 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 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 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 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 不再是世袭领主, 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 对君主负责,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 建立元朝,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以中书省分驻地方, 称行中书省, 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