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特色县建设方案文章标题:特色县建设方案特色县建设方案党的十六大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时, 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确立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 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发展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市委《关于建设特色文化名市的意见》要求,现就我县建设特色文化名县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生产、文化流通和文化服务体系, 形成现代科学的文化精神、开放兼容的文化风范、运作有序的文化机制,把** 建成全民文化素质良好, 城乡文化统筹发展, 文化产业兴旺发达, 文化风尚优良健康, 具有深刻历史内涵、鲜明时代特征、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和现代文化名县。在实施过程中,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以建设小康文化, 树立** 文化名县新形象为目标,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把挖掘历史文化和弘扬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打造“皇甫谧文化”品牌为突破口, 以弘扬商周历史文化为切入点, 进一步深化文艺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促进文艺工作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长效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 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生产一批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能体现** 特色并走出全省打向全国的文化精品, 不断满足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努力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全方位扩大我县的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更好地发挥先进文化在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二、奋斗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 以形成特色优势、提高知名度为着力点, 以整体推进和服务经济建设为目的, 建立和完善与全县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 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管理运行机制,构筑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用先进文化全面占领城乡文化阵地。通过 5到 15 年的努力,精心打造五个品牌, 即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艺术产品、品牌文化产业、品牌文化建筑、品牌文化阵地和品牌名人效应, 并加以推介和宣传, 在省内外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使全县文化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三、工作重点特色文化名县建设的核心是用文学艺术作为展现形式, 弘扬** 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的现代文化。特色文化名县的内涵要体现在创作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举办几次产生广泛影响的大型文艺活动、推出一批文化名山、文化景点、文化名人和文化典型等方面。要以构建文学艺术意义上的文化为主体, 立足特色, 体现知名度, 以实施品牌战略为主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围绕商周文化、皇甫谧文化进行构思和设计, 下功夫挖掘提炼, 高起点总结谋划, 在内涵和外延上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研究, 以文艺为主要表现形式, 辅之以现代技术和传媒手段, 整合包装优势资源, 推出一批能够产生冲击力和影响力的特色优势文化名品。四、主要任务(一) 积极实施精品工程创作, 进一步促进和繁荣文化艺术工作。文化艺术发展要以精品创作为主攻点和奋斗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