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国文化概论之知行合一.doc

格式:doc   大小:7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文化概论之知行合一.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8/25 文件大小: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文化概论之知行合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系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答题纸■■■评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2015年7月)外国语学院题号一二三四五0_七八九十合计合分人签名标准分数100实得分数卷黄课程名称考试时量90分钟开卷□闭卷口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密封线外不准填写考生信息,违者考试成绩按()分处理 评卷密封线 -O一-一O-专业班级12英语1班**********刘恩碧我们的文化——从知行合一说开去古往今来,知与行的关系历来备受瞩目,究竟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众说纷纭。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并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洞的关系。首先,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其次,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答题纸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评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卷密能实践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王他的学说深化了道德藝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 :王阳明论及知行合一的话很多,在此,只择要举述三义。 1第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传****录》上卷)。吾心:之良知,知善知恶,也同时好善恶恶。知善知恶是“知”,而好善恶恶则是笹封“行”。当人知善知恶之时,便已好此善,恶此恶了,所以说“知是行之始器反之,当我实实好此善,恶此恶时,则不仅表示我知善知恶的知是真知,而盂答且表示我这知善知恶的知已经具体落实而成就了一个真实的行为。所以说i9“行是知之成”。这个时候的行,已经由内而形诸外而表现为视、听、言、密封动的外部行为了。内外通而为一,也就是知行合而为一。 專第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王阳明,《传****录》上卷)。 盘人必须先知善,方能好善、为善。必须先知恶,方能恶恶,去恶。若是人不書考知善、不知恶,则其“行”必有所偏。也就是说,其所好者,所为者,未必纶彳言是真善;其所恶者,所去者,未必是真恶。所以说:“知是行的主意”。i(失去主意的行,便成盲行,妄作了。)同理,一个人既已知此是善,却徒专然知之而不能真实地好之、为之;既已知此是恶,却徒然知之而不能真实地集成恶之、去之。何以如此?他那知善知恶的“知”何以不能贯彻到底?因为他绩按欠缺“行”的实